青岛故事|技术超群,两名技校生毕业直签央企
张昌威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5-07-02 20:32:07原创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技师学院获悉,该校中车学院两名焊接加工专业应届毕业生以人才引进形式签约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五公司)正式员工。其中,2022级焊接加工专业学生(高中起点)张乐,人才引进即将就职于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奖励6万元。2020级焊接加工学生郑善翔,人才引进即将就职于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培训中心,奖励4.8万元,任职焊接指导教师。
张乐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建筑金属构造赛项第三名,斩获铜牌,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技校生毕业即签央企
得知两名技校生毕业即入职央企,6月20日,记者来到青岛市技师学院瑞昌路校区,采访了正指导师弟们学习的张乐和郑善翔。
两人签约中核五公司,源于校企合作。青岛市技师学院焊接加工专业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刘永庆介绍,学校焊接加工专业在校生有500余人。今年,中核五公司高技能人才缺口大,企业找到学校,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建“核电工匠班”,创新“课程共定、师资共培、基地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核级焊工、质控工程师等岗位标准融入教学。中核五公司相关负责人到学校调研时,谈及焊接加工专业两名学生刚参加完山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学生交流后,查看了学生平时训练的试件,非常满意,虽说只是来校考察调研,当时就拍板,这两名学生可以直接入职企业正式员工。
今年秋季学期起,中核五公司与青岛市技师学院将举办“核电工匠班”。在刘永庆看来,这将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招生工作提质增量,据他了解,中核五公司焊工年薪在15万元至20万元。“有学生到中核五公司任职,通过口口相传,会对专业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刘永庆说。
郑善翔在查看焊接工具。
“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加持就业
在校三年间,张乐持续参加职业技能竞赛。2023年,张乐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青岛市选拔赛上获得第二名。今年,张乐获得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第三名,摘得铜牌,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在张乐看来,能签约中核五公司,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也凭借着今年在省赛上拿到了好成绩。
为备赛,这三年里张乐付出了很多。“每天待在训练场地,生产工件,测量工件尺寸,很累。”比赛限制时间,要在十几个小时内做出产品。备赛时就需要掐时间,开始了做工件就停不下来,每天干到晚上11点。“老师要求训练期间每天做一个工件。初期,一天时间做不出来一个工件,刻苦练习,逐渐压缩制作时间,做工件用时越来越短,达到了竞赛要求。”
绘图、成型是张乐的强项。比赛时绘图用时短是张乐的核心技术,其他选手绘图时间约为1小时,而张乐只需40分钟。从绘图环节“抢”出来的时间,张乐可以用来做后续准备工作,成型、调整的时间就比其他选手多,成件速度也比其他选手快。张乐介绍,建筑金属构造赛项竞赛,评分标准就在于尺寸,比赛注重尺寸,而要求的尺寸并不是一次成型,主要靠后期调整。比赛让张乐的技能得以显著提升。相较于普通学生,参与竞赛的学生学习技能、知识更多,使用设备也更多。
与张乐的成长路径不同,郑善翔是在企业经过实践后,对焊接加工专业、对技能有了认知提升后,开始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2024年,郑善翔在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获得第一名。今年,郑善翔在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获得第五名。
郑善翔在焊接工件。
刘永庆是郑善翔的指导教师。“郑善翔到了工匠班备赛后,认真、刻苦,勤思考、勤动手,别看他来得晚,但他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参加比赛,稳定性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刘永庆说。
眼下毕业在即,到企业后,张乐在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从事管工工作。凭借着职业技能大赛拿到的成绩,到企业后,张乐的职业资格等级是高级技师。郑善翔到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培训中心,任职焊接指导教师,这几年,他将代表企业继续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郑善翔在查看焊条。
在刘永庆看来,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的学生,找工作不成问题。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焊接加工专业的学生,更具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初报考焊接加工专业时,学生们都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市技师学院为中车四方、青岛地铁、中国石油、青岛港等各大企业共输送焊接人才3000余人,其中全国技术能手5人,省级及行业技术能手10余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