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糖妈妈”的中医饮食调理全攻略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03 10:18:17原创

夏至已至,此时天地间湿热氤氲,人体的脾胃功能往往较为虚弱。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简称“糖妈妈”)的准妈妈们来说,既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又要严格控制血糖波动,这份“甜蜜的负担”着实让人犯难。其实,中医早在千年前就有“药食同源”的智慧,通过辨证施膳能帮助准妈妈们在炎炎夏日实现科学控糖与健康养生的双重目标。

核心原则:脾胃为根,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孕期血糖异常的核心在于“脾虚失运”与“阴虚内热”。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运化功能不足,水谷精微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同时,孕期阴血大量消耗,虚热内生,易出现口干、多饮等症状。因此,饮食调理需围绕“健脾益气、滋阴清热、补气养血、平衡阴阳”的原则展开。

健脾是基础。选择糙米、燕麦、藜麦等全谷物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搭配山药、老南瓜(升糖指数较低)等根茎类食材,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能通过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山药更是“药食两用”的健脾佳品,可作为日常主食的理想替换。

滋阴需清补。针对口干舌燥、手心发热等阴虚症状,推荐百合、银耳、麦冬等滋阴食材煲汤,或搭配苦瓜、冬瓜、荸荠等性凉清热的蔬菜。其中苦瓜含有的“苦瓜皂苷”被现代研究证实有辅助降糖作用,可常做苦瓜炒鸡蛋等清淡菜肴。

补气要温和:孕期气血需求大,需选择红枣(每日3-5颗)、枸杞、瘦肉、鲫鱼等温和补益食材。例如鲫鱼炖豆腐,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又不会过度升糖,是兼顾营养与控糖的经典搭配。

避燥是红线。严格忌口辛辣(辣椒、花椒)、油炸(炸鸡、油条)及热性水果(荔枝、龙眼),避免“火上浇油”加重内热,同时减少血糖波动风险。

日常饮食的调理策略

除了食材选择,饮食节奏与搭配同样重要。针对“糖妈妈”常见的孕吐、饥饿、水肿等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灵活调整:

量多餐。将每日3餐改为5-6餐,每餐吃5-7分饱。这一策略既能缓解孕早期孕吐导致的食欲不振,又能避免孕中晚期因饥饿引发的暴饮暴食,是贯穿整个孕期的控糖关键。恶心时含服乌梅干、陈皮条,或饮用橘皮、柚子皮熬制的果香茶,可有效舒缓胃部不适。

主食智慧替换。用1/3的低GI根茎类食材(如山药、紫薯)替代精米白面。例如午餐吃100g糙米饭+50g蒸山药,既能保证碳水摄入,又能通过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吸收,平稳餐后血糖。

加餐科学选择。上午10点、下午3点可安排“小而精”的加餐,如20g原味坚果或100g无糖酸奶。这些食物既能缓解饥饿感,又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尤其适合胎儿快速生长期的营养补充。

特殊症状的针对性调理

针对孕期常见的水肿、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有简单有效的饮食小方。

利水消肿。取干玉米须30g煮水,每日饮用1-2杯。玉米须茶不仅能辅助降血糖,还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缓解孕晚期下肢水肿。

低糖水果摄入。选择苹果(带皮吃增加膳食纤维)、柚子、草莓等低糖水果,每日控制在200g以内(约1个中等苹果的量),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与正餐碳水叠加升糖。

从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来看,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调理并非简单的忌口,而是通过科学选择、灵活搭配,让每一餐都成为调节体质、守护健康的“营养课”。只要掌握核心原则与调理策略,“糖妈妈”们完全可以在控糖的同时,为胎儿提供充足营养,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文: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张娟)

责任编辑:王子睿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