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三把“尺子”量运河之脊

王浩奇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08 10:35:43原创

38米,京杭大运河全线最高点的海拔高度——位于汶上县南旺镇,被称为“运河之脊”。

如何翻越这一高度?宋礼、白英勇担疏通漕运重任,以“引、蓄、分、排”治水智慧,历时八年修成了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南旺枢纽,让过往漕船像爬楼梯一样越过水脊。往后每年约有1万劳工在沿线劳作运维,当地百姓更是将“涓滴之流”汇入水脊,通过“献山献水、献地献人”的担当和付出,保障了大运河500余年畅通无阻。

翻越地理高度的是科技高度,支撑科技高度的是精神高度。当前,山东正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记者到访济宁市汶上县,看到尽管昔日的分水枢纽早已断流改道,但运河之脊上流淌出来的挺起脊梁、勇于担当的精神却早已漫出河堤,于国家、历史和时代层面激荡出新的高度。

以国家为尺,量出精神内核

7月1日午后,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上空风起云涌,一场大雨以滂沱之势很快在古老的河床上汇出积水,让人不禁联想到数百年前的治水场景。

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

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疏浚会通河,当450多里河道全部疏浚完毕,却发现河水在济宁城北停滞不前。南旺“水脊”扼住了漕运咽喉,也切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宋礼为此寝食难安,直到遇见汶上老人白英。白英深谙治水要义,也深感尚书求贤心切,更预感到:如若成功,难得褒奖,如若失败,难逃死罪。是继续安闲自在做乡间一介布衣,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挺膺担当?

国家利益和个人命运,白英选择了前者。宋礼采用白英建议,召集16万兵丁民夫,修筑戴村坝遏汶水,开挖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入大运河,在汶、运交汇处设分水口,使汶水北流以济漳、卫,南下以济黄、淮,同时兴建疏河济运、挖泉集流、设柜蓄水、建湖泄涨、防河保运及建闸节流等配套工程,打通了漕运通道。

“‘漕运第一’是当时运河人心中基本的大局意识。”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副主任陈洪亮说,无论是肩挑手抬开挖修缮,还是弓起脊梁埋头拉纤,抑或是“涓滴之流,汇入运河”,从运河沿岸民众身上能够看到运河人最朴实的一种担当。大运河南旺枢纽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最高成就,支撑其科技成就的正是治运官民的智慧、胆量、忠诚和奉献。

以历史为尺,量出城市基因

一个现象、一种精神,从来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必有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

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心系民生疾苦,制礼仪、行教化、兴水利、施仁政,政绩卓著、四方效仿,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政美谈。历代汶上官员行圣人之道,施仁政爱民,更是留下了不少为民担当的故事。《汶上县志》记载,明朝史诚祖任汶上县知县29年,守已公廉,勤于抚字,曾为民请命,让数百户县民免遭背井离乡之苦;张惟诚任汶上县令时,注重务农,倡办社学,被皇帝敕褒天语:“爱养百姓”。

思圣堂

“运河之脊上流传下来的担当精神因特殊地理位置而成,它续写着当地历史文化,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陈洪亮说。抗战年代,陈伯衡投笔从戎,抗日自卫,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汶上全民勇交爱国棉,户户以完成国家订购任务为荣,不愿私自高价卖给商贩;好军嫂韩素云为支持丈夫献身国防事业,一人挑起9口之家重担,即便积劳成疾仍屡向丈夫报全家平安;2023年,汶上籍消防战士冯振在北京强降雨抢险救灾中为解救被困群众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这座运河边上的小城里,从来不缺“挺脊梁、勇担当”的身影。

冯振烈士英灵回家,数万乡亲冒着烈日到场迎接

当文化基因融入人们的血液,它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你的思想习惯,也会在千钧一发的抉择上被瞬间激活,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以时代为尺,量出发展质量

“冷却液不足,设备水温过高。”7月1日上午,山东西曼克技术有限公司云服务中心监测出正在1600多公里之外运行的一台发电机组,需要停机检修。工作人员立即连线现场,告知设备状况和建议措施。

山东西曼克技术有限公司云服务中心

产品卖出去了,为啥还“盯着”不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兢说:“我们投资百余万元建立了云服务中心,对每一台从他们公司发出的设备实时监测,正是出于对产品的负责。”不仅如此,疫情期间,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用十天十夜研发出隧道式冷链消杀机,连夜将利润率20%多的喷雾机生产线改造成利润率不到5%的新产品生产线,满足了海关消杀需求。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首套“百兆瓦级高压级联储能系统”投运现场

同样是担当,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目标瞄准“‘双碳’战略、绿色转型”。前不久,公司研发的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首套“百兆瓦级高压级联储能系统”在东营正式投运,助力2×200MWh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每年可促进周边新能源场站增发绿电超7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万吨。凭着这份“担当”,企业专注新能源装备智能化与新型电网关键技术,2024年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成为工业节能与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标杆企业。

文化传承,重在古为今用。当前,汶上县正紧紧围绕济宁市委提出的“力争3年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目标要求,大抓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担当精神来凝心聚力,破除发展中的重重“水脊”。

斯凯奇品牌鞋生产车间

“凭公心、不惜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汶上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孔维剑深有感触地说。2023年,他们先后克服了无整片地块、无用地指标、政策临时变动三大难题,促成了斯凯奇鞋业中国北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地汶上,成为当年全省唯一一个省重大外资要素保障项目;聚焦资金要素,汶上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以“融资+融智”模式破解重点项目融资瓶颈,2023年到2025年6月,累计为17个项目授信71亿多元。同时创新推出休闲服饰贷、大田农耕贷和高端装备制造贷等金融产品,已帮助45家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如今,运河之脊上流淌出的担当精神,正驱动着汶上县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6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报,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20个县(市、区)和进步明显的10个县(市、区)予以表扬。汶上县作为省财政直管县,跻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名单。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张明)

责任编辑:王浩奇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