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八百里红色热土,《沂蒙山小调》余音回响
宫小昀 张子良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7-16 17:18:15原创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歌手刀郎在今年济南、临沂演唱会上都选择以《沂蒙山小调》开场,足可见其对这首歌的喜爱与重视;4月,在“中柬同心 大道同行”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活动上,14岁的柬埔寨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用中文深情演唱《沂蒙山小调》。近日,珍娜公主来到沂蒙山,再次唱响这首歌。
7月2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临沂费县天蒙景区。步行约一公里,曲径通幽处,三面环山、错落有致的白石屋村揭开“面纱”。当年,《沂蒙山小调》正是诞生于这个隐蔽的小山村。
沂蒙山小调展览馆讲解员陈开霞介绍,《沂蒙山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40年春,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刚刚建立,日寇、汉奸、国民党顽固派联合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围剿,时常利用东蒙山一带封建反动会道门——“黄沙会”散布谣言,蛊惑民众,诋毁共产党的领导。
1940年6月,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在白石屋村一带,为了揭露敌人阴谋和“黄沙会”暴行,校文工团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经过精心构思,在白石屋村一间团瓢(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圆形草房)内,连夜共同编写了《反对“黄沙会”》,《反对黄沙会》共八段歌词——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自从那个起了哎黄沙会,大家那个小户哎遭了殃。牛觱那个一吹哎嘟嘟响,拿起那个刀枪哎上山岗。硬说俺的肉身子哎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装神那个弄鬼哎把人害,烧香那个磕头哎骗钱财。八路那个神兵哎从天降,要把那个害人虫消灭光。沂蒙山的人民哎得解放,男女那个老少哎喜洋洋。
当年8月1日,阮若珊在蒙山根据地庆功会上,首唱了这支歌,根据地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很多人当场报名参军。作为宣传革命的有力文艺武器,这首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在沂蒙根据地流传开来,并迅速传遍华北、华东等全国各大根据地。
《沂蒙山小调》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作者和广大军民对歌词不断修改,在保留开头两段歌颂沂蒙山秀丽风光唱词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民歌集收集的《沂蒙小调》,是已发现的《沂蒙山小调》最早印刷版本。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首歌只保留原作的前两段歌词。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在词的后两段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现在这首完整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沂蒙山小调》,成为歌颂沂蒙山秀丽风光和沂蒙山人民幸福生活的革命历史歌曲。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从沂蒙山走出来的歌唱家韦友琴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等领导同志的称赞。上世纪80年代,山东歌手王世慧三次进京汇报演出。2003年2月,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将《沂蒙山小调》定为临沂市市歌。2006年3月5日,以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搬上舞台的《沂蒙山小调》首次在北京音乐厅奏响并获巨大成功。2009年,临沂市精心打造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以多种方式演绎《沂蒙山小调》的旋律。
85年来,于抗战时期诞生的《沂蒙山小调》,不断传颂着伟大的沂蒙精神,不仅深深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而且声名远播,传遍世界。这支优美动听的山东民歌,出现在歌剧《沂蒙山》、舞剧《沂蒙颂》、京剧《红云岗》、吕剧《补天》,以及电影《南征北战》《沂蒙六姐妹》中。
陈开霞表示,1999年,费县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沂蒙山小调展馆通过“修旧如旧”的场景再现,立体呈现红色文化。核心展区复原1940年抗大文工团旧址、《大众日报》印刷所等场景,设沂蒙精神馆、历史馆、声音馆等9大主题院落,通过实物与多媒体互动方式展现出歌曲的创作历程。矗立在景区内的纪念碑,也成为游客缅怀历史的重要地标。
(大众新闻记者 宫小昀 张子良)
责任编辑:宫小昀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