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印度“赢学”和“受伤害”,难以自洽的逻辑
观澜亭 | 2025-07-10 18:00:02原创
周学泽 来源:大众新闻
据外交部网站,7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印度报社托拉斯记者提问,印度陆军副参谋长日前表示,在印巴冲突中,中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他称,中国是在用“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通过全面援助巴基斯坦对印度造成打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邻居,也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我们欢迎并且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寻求根本的解决途径。
印度之前宣称自己取得了重大胜利,却又突然说自己受到伤害,这是难以自洽的逻辑。
在今年5月7日到10日的印巴冲突中,印度一直大张旗鼓宣扬自己的胜利。5月15日环球时报消息,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决定,13日到23日,在印度全国范围启动为期10天的胜利宣讲活动,以此表彰印度军队的英勇表现,而且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纳在13日的简报会上向来自70个国家的外交官通报了“朱砂行动”的成功实施,强调印度“通过新时期战争中的军事优势展示实力和国家决心”。
印度陆军副参谋长所谓“对印度施加‘伤害’”,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此前说了谎。对此国际社会有定论,巴基斯坦军方反击时打掉了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法国“阵风”。5月17日,央视报道,歼-10C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对“阵风”取得压倒性战果。
巴基斯坦用了购自中国的战机打败印度购买的法国战机,就给中国按一个“借刀杀人”的罪名,这是不能成立的。正像毛宁所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传统友好邻邦,防务安全合作是两国正常合作的一部分,不针对第三方。”
其实,这次印巴冲突,印度才是第一个“借刀杀人”的一方。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新华社报道的5月份印巴冲突经历: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26人丧生,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印度坚称此次枪击事件与巴方有关,随即宣布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战略上的报复措施。对于印方的指责和报复,巴方则出台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4月22日后,印巴两国军事对峙不断升级,双方加大克什米尔地区一线兵力部署,针对前线哨所的小规模军事摩擦不断。5月7日起,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了代号为“辛杜尔”的军事打击,也即“朱砂行动”。
印度当时为什么敢主动发起这次战争?
从历史原因看,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困扰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核心问题,两国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由于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印巴两国相继爆发多次冲突。印巴冲突中,印度在多数情况下占据军事优势,印度在三次印巴战争中(1947-1971年)均展现出更强的军事动员能力,尤其在第二次战争中,印度凭借数量庞大的军队(超770架战斗机)和实战经验占据一定优势。从现实因素看,印度在人口、经济总量等方面确定比巴基斯坦要强大很多。因此,印主动进攻巴,有历史和现实的心理优势。
还有很直接的一点,是印度认为自己手里有“快刀”——购自法国的“阵风”飞机和美俄等国家的先进武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场冲突不是如印方所说,是中国“借刀杀人”,真正想“借刀杀人”的是印度。印度因为觉得自己有法国的“阵风”飞机和其它国家的“万国牌”先进武器,可以快速压制巴基斯坦并形成碾压性胜利,但没想到形势变化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因为巴基斯坦是体系化远视距作战,对印度购自他国的先进飞机形成降维打击,印方飞机没出国境线就折戟沉沙。
据公开报道,2025年6月3日,联合国总部上演戏剧性一幕:巴基斯坦议员布拉瓦尔·布托面对全球镜头,平静揭露印巴空战内幕——巴军雷达曾锁定20架印度战机,却只击落其中6架。为什么锁定这6架,因为这6架向对巴基斯坦的民用目标发动了袭击,所以巴基斯坦只击落了这6架。
因此印度说中国“借刀杀人”,完全是“倒打一耙”。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责任编辑:张誉耀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