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风口智库|下半年,经济怎么拼?

刘晓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5-07-09 15:52:23原创

最新物价指数公布,部分领域价格继续呈现积极变化。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整个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它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CPI增长过快或累计增长过多,是经济过热的信号,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比如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被削弱;同样,如果CPI增长过缓甚至负增长,则意味着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振。

所以,CPI运行要保持在一个适度合理的区间。

那么,6月份CPI同比上涨0.1%,上半年同比下降0.1%,怎么看?

其一,CPI继续呈现边际改善。

要看到,6月同比上涨0.1%,为连续下降4个月后转涨。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以来新高。

这是2025年5月9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精工基地拍摄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比如,食品价格、耐用消费品价格均好于季节性。其中食品价格环比-0.4%,好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

另外,核心CPI涨幅创近14个月以来新高,表明“稳增长”组合拳持续发力背景下,部分行业如汽车、家电等供需结构改善。

其二,有效需求依然不足。

不管是6月同比上涨0.1%,还是上半年同比-0.1%,都处于明显偏低水平。其中,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上半年外部环境波动加剧,国际原油价格显著下跌,也在向国内CPI传导。

另外,6月PPI环比-0.4%,连续7个月负增,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0.1%,表明工业需求仍显不足;同比-3.6%,为2023年8月以来最大降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CPI和PPI数据都表明,内需仍然偏弱。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仍处于偏低水平,难以带动相关资源品价格上涨。二是耐用品消费需求边际放缓,房租价格整体下行,折射出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磨底,部分行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

2025年7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内,小朋友与智能机器狗互动。新华社发

2.

根据安排,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6月及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从此前公布的前5个月经济数据及6月制造业PMI指数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7月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了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完成这个目标,下半年还要付出艰苦努力。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上半年GDP增速在5.3%左右,政策短期加力必要性下降,主要是落实好存量政策;但外部贸易、政策、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增多,内部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地产下行、低通胀等问题,政策仍需保持“相机加力”的灵活特征,预计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4.8%、4.6%,下半年GDP增长4.7%左右,全年约增长5.0%。

6月6日,在位于嘉祥县的山东盈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设备前值守。新华社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外部经贸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前景下,接下来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措施会加力推进,这将继续对物价走势形成重要支撑。下半年推动物价水平合理回升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下半年财政政策有望“加速”又“加量”,可能会考虑增加国债发行额度,加大对“两重”、“两新”、基建、科创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将进一步加快政府融资与财政支出进度,着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投资与消费增长。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加大调控强度,必要时会再度降准、降息,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政府融资的支持力度,促进居民信贷与企业融资增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鉴于房地产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下半年应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再度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建议进一步适度下调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财税优惠政策。下半年继续推动LPR下行,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中长期利率25个基点,适当减少二套房贷款加点利率幅度20个基点左右,适度减免保障性租赁住房税费要求。

他建议,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三季度可根据需要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近1万亿元流动性。一方面形成更为宽松的流动性状态,提高融资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为利率水平下降制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责任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