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低空领域创新产品应用有了“山东优选”!一本手册全读懂
山东发布 | 2025-07-11 15:32:28原创
姜倩 李亚平 崔晗 来源:大众新闻
7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日前山东发布了多个低空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场景,被视作低空产业“山东样板”。请问这些成果如何体现山东低空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未来将如何赋能全省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茂庆:为充分挖掘和展现低空领域的创新产品应用,培育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面向全省征集了一批低空领域产品和应用场景。经企业自愿申报、有关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遴选出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突出、推广价值较大的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这一批产品和场景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体系完整、产品突出、场景多元、协同发展”四个特点。
一是产品体系完整,覆盖全产业链。入选的50个重点产品涵盖整机、平台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三大类别。其中,整机类包括大型无人运输机、复合翼无人机等15种产品,平台系统类有智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等11种,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类包含轻型航空发动机、量子雷达、碳纤维材料等24种,基本覆盖从核心设备到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创新导向鲜明,核心能力突出。50个重点产品聚焦技术突破,如光量子雷达、轻型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彰显了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平台系统普遍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像无人机AI赋能平台、数智低空大脑等,提升了低空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三是场景覆盖广泛,贴近现实需求。30个典型应用场景涉及文化旅游、物流快递、医疗服务、海洋巡检等10余个领域,既有尼山圣境空中游览、泰山航空运动等文旅场景,也有紧急物资运输、医疗救援等民生服务,还有海洋巡检、生态环境巡检等专业应用,实现了低空经济与多业务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比如,青岛积米崖港和灵山岛实现了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用于应急物资、重要文件、鲜活海鲜等高时效类物品的空中速递,原本单程需30-40分钟的水运路程,现在“10分钟即达”;山东高速华通航空可为紧急医疗情况提供高效救援服务,覆盖严重创伤、海上救援、婴幼儿救援等多种类型,今年3月成功完成山东省最小出生胎龄危重早产儿空中转运,打破航空医疗救援最小年龄纪录。
山东省低空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简介手册
四是产品场景协同,示范效应显著。重点产品研发为典型场景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比如:海岛低空物流场景,依托复合翼无人机等产品实现高效运输;无人机海上作业场景,借助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提升海上执法监管与巡查服务效能。总体上看,形成了“产品创新-场景落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低空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
这些成果为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山东将坚持以“硬科技+真需求”打造低空产业生态,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等成为齐鲁新名片。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记者:
去年年底,山东针对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了《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请问,截至目前,山东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谋划推进?
廉波:低空基础设施是安全规范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的关键平台,是稳妥有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省交通运输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全面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飞行起降设施方面。利用运输机场富余能力和优质资源,完善低空飞行保障设施,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日照机场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强化草地机坪,满足各类型低空飞行器起降保障。依托全省22个通用机场,推动有人机无人机融合飞行,全方位支持低空场景创新应用。结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集中布局建设垂直起降设施,去年以来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285个,总量达到524个;建成低空飞行营地4个,总量达到9个。
在服务保障设施方面。融合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演进、北斗导航、卫星通信、ADS-B(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等技术,建成4100余套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实现重点空域基本覆盖。
在智能网联系统方面。建成省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实现低空飞行一键申报、随报随批;试运行济南、青岛、日照、滨州等市级服务管理平台。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以“全域覆盖、全程服务、全国领先”为目标,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研究制定低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完善服务保障设施体系,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强支撑。
一是建好起降设施网,让低空用户飞得“顺心”。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布局建设网络化、集成型、多用途的起降设施体系。支持在新建枣庄、聊城等支线运输机场同步完善低空飞行保障设施,打造运通融合标杆机场。统筹规划跑道型通用机场,年内投用蓬莱卧龙、临沭蛟龙、临沂费县通用机场。加快建设3级(枢纽型起降场+中心型起降场+数字化起降点)8类(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安全巡检、物流配送、低空交通、文化旅游、飞行培训、试验试飞)起降平台,力争年内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
二是建好低空保障网,让低空用户飞得“安心”。规范推进低空通信感知、导航定位、气象信息、监管处置等设施建设,构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延时性的空天地海通信导航监视网络,实现在空无人机全过程管控,确保各类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强化低空数据算力供给,利用实景三维山东等数据资源,绘制低空高精度三维地图,实现低空空域资源高效利用。
三是建好低空智联网,让低空用户飞得“省心”。加快构建省市统分结合、界面清晰、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低空智能网联系统,与国家系统和省内空管、公安、应急、气象等监管服务系统有机衔接,实现“一窗口申请、一站式审批、一张网通管”。鼓励各市建设低空服务管理平台,无缝衔接省级平台,无偿为低空用户提供飞行计划、飞行情报、航空气象、告警和协助救援等基础服务,保障低空飞行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运行。
大公文汇报记者:
刚才发布词中提到了“第一届山东省低空装备产业链创新创业大赛”,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王茂庆: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第一届山东省低空装备产业链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汇低空·链动未来”为主题,参赛对象为低空装备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团队,设置产品技术研发制造类、应用场景类、配套服务类三个赛道竞赛项目,旨在以赛引才、以赛促产、以赛强链,为山东低空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参加大赛的项目应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技术成熟度符合山东低空装备产业“强链补链”需求。具体来说,产品技术研发制造类项目,要求聚焦低空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制造,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有明确的产品研发计划、技术路线和实施时间表,具备实现产业化的可行性;应用场景类项目,要求围绕低空装备的典型、创新应用场景,解决行业痛点、难点,具备应用场景的测试数据、案例、市场调研分析,具有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配套服务类项目,要求针对低空装备产业链的配套服务环节,在服务模式、技术手段或运营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性,为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提供有效支持,具有设计方案、技术架构和实施计划等。
目前,大赛正处于报名征集阶段,时间截至7月30日。后期组委会将陆续组织开展初评、复赛和决赛。本次大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对优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并将在基础设施使用、项目成果转化、基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专项激励扶持。
组委会将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动态发布大赛相关信息(大赛官方网站点击此处;官方微信号“山东无人机协会”),请大家持续关注。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责任编辑:姜凯宁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