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考故事 | 139分!查分那一夜,我们相拥而泣
山东法制报 | 2025-07-14 16:21:11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作者张义富,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2024年深秋查分数那晚,我的手止不住地颤抖,当手机屏幕上跳出139分的成绩时,时间定格在了23:48。那一刻,做过的每一道题目、翻过的每一页书、敲下的每一个字仿佛都在为我喝彩。寝室另外两位好友均向我分享自己主观题通过的喜讯唤醒了我,我们像并肩作战取得胜利的战友相拥而泣。这一夜注定难眠。
记得刚开始准备法考时,我像个无头苍蝇,光是看到那一摞厚厚的书籍就让我头皮发麻。诸多学科中,最令法学生崩溃的学科就是刑法,盗窃罪究竟需不需要秘密实施,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可不可以想象竞合……
经历过无数次的失望与希望,渐渐地,我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我深知备考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也明白备考方法和心态的重要性。因此结合个人客观题214分、主观题139分的通关实战经验,为备考同仁提供参考。
差异化备考。不同学科采取差异化的备考策略,例如,实体法中,民法要建立“总则-分则”的体系思维,重点掌握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体系、物权变动规则等核心内容;刑法则要特别关注不同罪名的联系与区别。程序法的备考可以采用对比学习方法,通过制作三大诉讼法的对比表格,清晰把握管辖制度、证据规则等关键差异点。
科学化刷题。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掌握科学的刷题方法,方可事半功倍。客观题可建立“三阶刷题法”,第一阶段按学科分类练习,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开展跨学科综合模考,培养应试能力;第三阶段专攻错题,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主观题训练注重答题范式培养,可模仿参考答案的逻辑,总结出“结论—法条—分析”的答题思路,提炼答题范式与得分要点,逐步提升答题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动态化学习。密切关注立法动态,建立“新法速递-解读学习-题库更新”的动态学习机制。重点研习近年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深入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掌握司法实务裁判要旨,确保知识储备与考试要求同步更新。
备战法考的过程恰似一场马拉松比赛,不仅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更需要“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毅力。法考通过率虽低,但重在及格而非高分,无需苛求完美,调整期望值,稳扎稳打,以“抓大放小”策略提升备考性价比。同时建议备考过程中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睡眠,保证充裕的休息。
走进考场那天,阳光特别好。奇怪的是,那些曾经让我抓耳挠腮的知识点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我仿佛能看见法律关系在眼前流动,法条自动在脑海中归位。原来,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训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重塑了我的法律思维。那一刻,我知道我不会失败。
我会永远记得那些晨光熹微的清晨,六七点钟的朝阳将书页染成暖金色;记得与好友为一道民诉管辖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相视大笑的酣畅;更记得无数个灯火阑珊的深夜,从自习室返回寝室的路上,踩着自己的影子,脑海里还在复盘刑法因果关系的复杂链条。这些浸透汗水与思索的时光,在往后的岁月里,会持续散发着温暖而坚韧的光芒。
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专业方法为支撑、以坚韧意志为保障,顺利通过法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责任编辑: 郭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