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平邑为什么行?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12-13 15:47:54原创
记者 主余凤
平邑县坚决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发展蹄疾步稳,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试点县”,开创新时代平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做好“土特产”文章,做深一产链接二产,推动特产变产业,县域层面形成“一花一果一头牛”特色产业格局,镇街层面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平邑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66.8万亩,产量、流通量分别占到全国的60%以上、80%以上,品牌价值达322亿元,“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罐头产业年加工各类果蔬罐头达90万吨,产量近全国1/3;“认养一头牛”全产业链项目乳制品日加工能力800吨,年产值突破18亿元,产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高端市场。
精深加工明显提质。强化龙头带动,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5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36个,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2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0家。泰嘉东恒生物提取项目将罐头产业的大宗果皮果渣回收利用,提取高价值生物多糖,实现生产废料资源化循环利用。2023年6月,平邑县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文旅融合不断深入。主动承接市委“激活蒙山”战略,成立文旅工作专线,深化蒙山旅游区“三权分置”改革,规划建设天宇自然博物馆精品馆群,蒙山·东蒙客旅游民宿集聚区成功创建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平邑县成功入选“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焦人居环境,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百千工程”。9个示范村、90个整治村进入大干快上的实施阶段,卞桥镇施工进度完成85%,其他乡镇建设项目过60%。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18个,“美在农家”示范户建设完成36%。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月、“提升清洁度 赋能满意度”等集中行动,以“三清四整”为重点,以现场评比和无人机飞访督导整治成效,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实现村庄清洁县域全覆盖。
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完成道路新改建90.4公里,通户道路通达率实现“到村、到户”双95%以上,平邑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乡村千兆光网建设接入能力70%以上,乡村生活垃圾设施有效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两个100%”,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聚焦“四雁工程” 凝聚人才振兴力量
头雁领航。锚定提升村支书履职能力和带富能力,打造乡村振兴头雁孵化基地1处、“共富车间”37家,开展党建比武擂台赛31场次,遴选500名优秀年轻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全县4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王传喜式好支书”,4个支部被评为“代村式好支部”。
归雁回引。建立人才会客厅,出台人才招引“10+8”(即市10条、县8条)激励措施,新招引归雁90人返乡创业。
鸿雁丰翼。坚持“需求导向抓培育、产业分层抓实施”,新培育鸿雁人才323名,培训“会开网店、会拍视频、会做直播”电商人才167名,遴选推荐齐鲁乡村之星10人。
雁阵齐飞。累计发展市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69家、家庭农场28家、示范服务组织6家,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4.49亿元,贷款额度位列全市第6位,惠及821家经营主体。
聚焦基层治理,筑牢发展强基础
创新治理方式。丰富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微网格治理模式,推进“街巷长”制度、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全县群众诉求高效解决,12345热线工作持续向好,上半年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平邑街道搭建党群邑家智慧载体,实现了矛盾化解的最多“九方会谈”;丰阳镇“小院协商”引导干部群众在“拉家常”中解决村级事务,受到群众欢迎。
建设清廉村居。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指标化考核,有效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提升基层监督效能,创建“五有五好五到位”清廉村居示范村28个,打造县城周边两小时清廉村居示范圈4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深化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六步工作法”在全省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交流;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刊发,平邑金银花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纳入国情调研重要内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中园”集中孵化模式,纳入市委改革委共同富裕试验区名单,相关做法作为第二批地方改革案例被省委改革办专刊刊发;全力推进揭榜接题课题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山丘区有效耕作面积等做法蹚出“建管用”新路。
新使命重任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平邑县将全面落实各项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造共同富裕沂蒙好例贡献平邑力量!
责任编辑:主余凤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