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从“责令罚抄”到“监控洗手”,舆论热议瑞幸咖啡用人制度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2023-12-14 16:59:22

12月11日下午,#瑞幸咖啡师烂手之痛#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瑞幸 烂手”这组关键词,一张张伤痕累累的手部照片就呈现在网民视野里。

据发帖者描述,由于在瑞幸咖啡工作时频繁洗手以及徒手接触消毒水等缘故,工作一段时间后手部皮肤变得粗糙,甚至出现皲裂、褪皮等现象。媒体调查了解到,瑞幸咖啡要求门店员工必须经常洗手,如果按工作8小时算,一名员工至少洗8次手,清洗抹布22次,触碰消毒水22次。有员工在工作两天后双手就有了明显变化——十指干燥紧绷,右手的食指粗糙的像树皮,又干又裂,一道道“口子”密密麻麻,像纵横交错的沟槽。为了应对检查和减少手部受伤,瑞幸门店一些员工会假装洗手“骗过”店内监控。

12月12日,多家瑞幸门店回应称,瑞幸咖啡员工制作饮品时条件非常标准,每到固定时间都会清洗手部。瑞幸门店客服也表示,咖啡师在进行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接触存在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都会进行消毒。

从责令罚抄到强制洗手

瑞幸咖啡“非人性化”管理方式

曾多次引发舆论争议

这不是瑞幸咖啡员工遭受劳动权益“伤害”的首次舆论曝光。近年来,多位自称瑞幸员工的网民在小红书上反映被罚抄写顾客差评、备注、日常检查标准等文字,罚抄多达上百遍。瑞幸官方客服对此回应表示,因瑞幸常有接到员工咖啡不按多冰、少冰、不加糖等备注制作的投诉,门店店长此种培训方式也是对顾客负责。

针对罚抄事件,舆论观点存在争议,部分网民认为,员工犯了错,瑞幸既没扣绩效,又没罚款,只是罚了抄写,已经很人性化了。但也有网民认为,罚抄形式的管理过于粗暴,涉嫌侮辱人格。中工网评论指出,企业文化应该是健康的、向上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奖惩措施固然重要,但适当的容错也可以鞭策员工进步。善待员工,少一些体罚性的管理,多一些人性化的关怀,才能更好地形成凝聚力,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部分网民评论

和罚抄事件引发的舆情风波发酵路径类似,舆论对瑞幸咖啡师“烂手”事件的看法也分为两派。有网民反映不止是咖啡师,医护人员、美发师等群体都会因工作问题出现手部伤害,呼吁社会应该关注劳动者的健康状况,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红网评论文章指出,由工作流程、劳动强度带来的隐形伤害在逐渐增多。瑞幸咖啡师的烂手之痛,更是打工人的权益之痛。人是血肉之躯,可当下不少企业却把员工视为产品,施以不合常理的要求进行“品控”。产品标准化在商业上固然是件好事,可违背常理对人的标准化就成了坏事。也有声音力挺瑞幸咖啡,认为餐饮行业践行高质量的卫生标准才能令消费者放心。

部分网民评论

舆情点评:轻视员工权益保障

终将影响企业品牌声誉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瑞幸咖啡一个品牌的问题,而是触及了整个服务行业在追求效率和品质时,如何平衡员工健康权益的更深层次问题。舆论反映出公众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并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权益保障。

一方面,瑞幸品牌方对关键问题的回应缺位暴露处置短板。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企业的回应通常是解决危机的关键。然而,瑞幸的回应未能充分解释和解决问题,而是阐述要求员工洗手的工作流程,导致公众指责企业缺乏人文关怀,使得消费者对品牌好感度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瑞幸咖啡应警惕其用工制度反复遭到诟病,易影响到企业声誉。除了“罚抄”“洗手”舆情之外,舆论还关注到瑞幸咖啡对于员工福利的忽视,如瑞幸咖啡雇佣了大量的小时工,而这些小时工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保待遇。这不仅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遵守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标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声誉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责任编辑:胡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