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调查 | 免签“朋友圈”扩大,航司就此“翻身”?
白菊 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3-12-14 12:50:52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积极的入境新政策频频释放——
11月,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国;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马来西亚方面对中国游客实施30天免签证入境措施;12月7日,中国和新加坡宣布将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30 天)。
免签政策试行十余天,政策效果是否已经传达到市场?国际航班恢复的进度条到哪了?航司年底能否扭亏为盈“大翻身”?风口财经记者采访了多家外贸企业和航空公司进行摸底。
来中国谈生意
带上护照“说飞就飞”
12月8日,随着CA1571航班平稳落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肖雨迎接到了许久未见的意大利客户Carlo。
肖雨所在的公司专做供海外市场的假睫毛产品,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启出海之路,订单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Carlo是中国对意大利等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后,肖雨的公司迎接的第一个国外客户。
11月24日,外交部发布消息,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Carlo就开始酝酿来中国参观考察工厂的计划了。
此前,为了顺利到达青岛,他总会提前1个月申请签证。如今,免签政策试行后,他不再需要提前递交签证资料,不需要等待审批,只要带上普通护照乘坐国际航班,节省了不少时间。
外贸圈有句话叫“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对此肖雨感触颇深。
“经过参观和面对面洽谈,Carlo向我们追加了假睫毛产品的订单。”肖雨说,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国外客户往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随着免签政策的到来,国外客户来中国更加便利了,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产品的质量和工厂的实力,这为外贸企业打开了进一步合作的窗口。
免签新政大幅提升了外商来华入境的便利度,这一周,肖雨的公司正在准备参加明年1月举办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会需要的签证材料,她期待“双向免签”的到来,能够让“说走就走”成为现实,面对面洽谈成为常态。
免签政策加持
“直飞”国际航线加密
除了微观个体的直观感受,率先拥抱政策红利的行业数据也在向外界传递暖意。在一系列免签新政的加持下,哪些国内航司受益最大?
记者了解到,在11月,有10家国内航司运营中国至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六国往返航线。在上述免签国家中,东方航空均有航线布局,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均在其中五个国家有航线布局。近一个月以来,在执飞中国大陆-新加坡航线的国内航司中,东方航空的执飞航班量居于首位。
在此基础上,多家航司陆续新增、加密国际航线。12月至明年1月,东航计划新增恢复上海直飞开罗、福冈、迪拜、布里斯班等多条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有望在年底前达到2019年的80%。对于试行免签政策的国家,在12月国际航班计划中,东航新增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航线,并且加密昆明、南京两地直飞新加坡航班。南方航空也有加密相关国际航线的打算,具体来看,广州—法兰克福航线计划自12月15日起增至每周6班;广州—罗马航线计划自12月18日起增至每周6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际航班的恢复在“扩流通、促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随着入境政策的逐步调整,境外游企业新增注册量也正在回升。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期间,中国出境旅游订单已恢复至2019年的80%左右,同比2022年增长超40倍。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11.85万家出境游相关企业。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新增出境游相关企业2.61万家,其中,前11月新增2.56万家,同比增长289.69%,有望达疫情前注册量水平。
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近几年,入境游的占比持续走低,2019年,中国的外国人入境旅游收入771亿美元,只占GDP的0.5%,而世界上,主要国家入境旅游收入的GDP占比都在1%以上。“如果能够达到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GDP的1.5%,每年就会多出1万亿元的旅游收入。
航司年底能否翻身?
国际航线是重要变量
在暑运、中秋国庆等多个假期加持下,三季度民航客运市场需求旺盛,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司在第三季度集体实现扭亏。今年以来,航空客运市场复苏已得到持续印证,头部航司业绩回升,年末已至,各大航司能否扭亏为盈打赢“翻身仗”成为业内焦点。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航司来说,国庆假期过后、春运之前是传统意义上的淡季,盈亏与否还要看年末两个月的表现,“尽管前十个月盈利,最后两个月亏掉全部利润也是有可能的。”他补充说,对于国际航班占比较大的三大航来说,国际航线恢复进度仍是当前业绩修复的掣肘。
记者了解到,国际航线和国际业务是民航业务的主要内容,旅客运输量占比大约10%,旅客周转量占比大约30%。民航专家林智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航司盈利最大的因素是国际市场的恢复。
“截至10月末,国际市场的恢复率只有2019年的54%,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国际运力现在在国内市场上‘转悠’,这会带来市场的供过于求。所以,只有国际市场的改善才能够彻底巩固整个民航业的盈利基础。”他表示。
今年以来国际航线客运航班执行航班量趋势变化,数据来源:航班管家
将时间轴拉长,可以发现国际航线的恢复呈现“小步慢跑”、先慢后快的趋势。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本周境内航司执飞国际航班5578班次,环比增长4.2%,恢复至2019年的61.8%;同比2019年,上海航空国际航班恢复率最高,达到111.8%,三大航恢复率皆超6成,东航近七成。
光大证券表示,12月起试行欧亚六国免签政策,有助于国际增班继续恢复;预计明年年底前,海外航线供需完全恢复,航空公司利润结构将回归常态,机场公司的盈利能力将继续恢复。
对于免签政策对于国际航线恢复的影响,一位在航司从事运力分配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民航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航线的审批涉及管理、航司、机场等多方,新增和加密航线需要多个步骤,并且会受到运力供给和机场的保障能力等因素制约。因此尽管航司快速响应调整政策,但国际航线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政策效果的显现 具有一定滞后性。
责任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