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风口观察 | “蔚小理”进入新赛段:蔚来还在撒钱拼研发,小鹏精打细算过日子,理想淡定补短板

王贝贝   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3-12-14 20:57:19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蔚小理”三季报均已出炉。

  从三季报中可以看出,“蔚小理”正分道扬镳,走向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三季度,理想汽车实现净利28.23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38.87亿元,而曾经的新势力老大哥蔚来,三季度亏损达到46.29亿元,相当于每月净亏15个亿。

  直观来看,“蔚小理”目前都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小。理想是目前中国新势力车企中第一个也是唯一实现连续季度盈利的车企,从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转正开始,目前已连续四个季度盈利,而蔚来和小鹏仍处在在大幅亏损阶段,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

理想毛利率堪与行业头部比拼

  营收层面,蔚来、小鹏、理想第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90.7亿元、85.3亿元、346.8亿元,蔚来、小鹏在营收上与理想已产生数量级上的差距,且净利润仍未摆脱亏损。

  交付量上,今年第三季度,理想共交付10.51万辆,同环比增长296.3%。蔚来第三季度共交付5.54万辆,小鹏为4万辆,就第三季度而言,理想一家的交付量已经超过蔚来和小鹏两家之和。

  卖一辆赔一辆这种问题显然已经不再困扰理想。

  自今年9月,理想汽车向用户交付第50万辆,成为中国首家达成这一规模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已面临与比亚迪、特斯拉正面交锋的新局势。通过三家交付量对比可以看出,比亚迪在30万元以下,尤其是15万-25万元区间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超过特斯拉;而理想在主打的30万元以上豪华车这一市场区间排名首位。

理想汽车

  尽管理想汽车的交付体量和比亚迪、特斯拉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不过,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理想汽车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超过了特斯拉的17.9%,直逼比亚迪的22.1%。这足以让理想汽车笑傲整个新势力阵营,甚至能跟特斯拉、比亚迪拼刺刀。

  今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净利润超过60亿元,2023年,很可能成为理想汽车第一个完整的盈利年。按照目前营收和交付数据看,理想全年营收大概率将突破千亿元。而这也意味理想汽车成功上岸,从创业型企业真正实现了向规模化大型汽车企业转身。

  这不代表理想没了新的挑战,理想的短板在于“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表示,此前理想汽车在研发投入上力度不到位,导致其之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感知、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相较于特斯拉、小鹏等其他新势力车企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此前的进展缓慢。

  对此,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总工程师马东辉透露,将把智能驾驶领先作为核心战略目标,并继续扩张团队规模,自动驾驶部门员工现有约900人,明年将超过2000人,2025年超过2500人。

蔚来、小鹏仍深陷销量竞争漩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坡,以及造车新势力、跨界力量、外资和合资车企的加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阶段,持续不断的“价格战”将市场竞争推向新高度。在这场战争中,谁能赢得市场份额,谁就是赢家。

  有专家指出,如果没有更强烈的占领市场的欲望,那么新势力厂商可能就会被从市场竞争中淘汰。短时间内,只有用利润来换市场,才可能有后续的发展机会。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提到,“月销3千台和3万台的差距非常大”,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汽车产品的固定成本不变而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这使得汽车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减,汽车厂商天然有动力通过提高销量来摊薄成本。

  小鹏汽车和蔚来,前三季度一个亏损90多亿,一个亏损150多亿,对这两位难兄难弟来说,想要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赚钱不是最急的,快速提高市场销量才是当务之急。

小鹏汽车

  销量上,蔚来11月销量为15959辆,同比增长12.6%,今年前11个月总销量为142026辆。而蔚来年度销售目标是25万辆,目前仅完成半余,想在剩下的1个月内完成11.8万辆的销售目标,已不太现实。

  此时蔚来急需新车型承接销量增长,根据产品规划,蔚来下一个新车型或品牌很可能是中低端市场定位的阿尔卑斯,但该款车近期刚完成VB车(开发验证试制样车)试制,这意味着短时间内蔚来面临新车型推出空窗期,而依靠现有的车型维持销量水平,难度不小。

  小鹏11月交付辆为20041辆,同比增长245%,小鹏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但由于上半年单月销量一直未突破万辆,导致小鹏前11个月累计交付仅12.14万辆,落后于理想和蔚来。但可以看出,小鹏推出G6和新G9后,通过新车上市带动销量增长,让小鹏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不计成本亦或精打细算的终局未定

  全网指导蔚来创始人李斌如何做CEO,甚至成了一个梗。

  9月21日在蔚来首次举办的科技创新日上,李斌讲起了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对他的劝告:“昨天他拜托一位记者劝说我,不要做这么多投入了,省着点花钱。包括很多用户和同行也曾苦口婆心劝我说:斌哥,你不要投这么多钱了。”

  李斌却坦言蔚来确实有亏损,但他更愿意把这个亏损当成投资,一方面是研发的投资,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投资。

  李斌花钱不手软,从蔚来的研发费用投入上就可见一斑。今年第三季度,蔚来研发投入30.4亿元,这已是其连续四个季度研发开支超3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为94.6亿元;同期,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71亿元,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则为39.7亿元。三兄弟中,蔚来遥遥领先。

  这是什么概念?据日经中文网根据QUICK FactSet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汽车研究和开发支出中,比亚迪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特斯拉为 3.4%。而李斌表示蔚来研发投入会维持在每个季度 20% 以上的营收占比。

  除此,为获得独立造车能力,蔚来斥资31.6亿元收购了江淮汽车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生产设备。

蔚来汽车

  即将拿到独立造车资质,李斌对蔚来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他表示,从制造角度,如果蔚来能够完全独立制造,制造成本将会下降10%。

  现实是,小鹏、理想、零跑、哪吒等都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了独立的生产资质,但也并不是所有品牌日子都好过。至少,何小鹏对李斌的劝告是出自他的肺腑之言。

  “蔚小理”中,智能战略布局和技术实力不凡的小鹏盈利难题十分严峻,整车毛利率都是负数。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整车毛利率为-6.1%,同比下降了17.7个百分点,环比仅提升了2.5个百分点。

  面对亏损,一向重视科技的何小鹏早就学起了“精打细算”:高管团队、组织架构、营销渠道等无一不变。何小鹏因此还曾惭愧地表示:“去年小鹏财报里有12位高管,到了今天剩下来的只有两位。”

  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还表示,预计明年小鹏供应链降本将会产生显著的成果,再加上设计、研发、制造的全流程降本,有信心加速实现甚至超越2024年底降本25%的目标,使明年的毛利率明显提升。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开拓者”,无论暂时安全的理想,还是尚在漩涡挣扎的蔚来和小鹏,面对愈加白热化的竞争,终局未定。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