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县“三化”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
地方法治 | 2023-12-14 21:54:56
来源:山东法制报
“八五”普法以来,济宁汶上县着力挖掘汶上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以法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统领基层治理、促进民主自治、推动文明共建,推动形成了循法而为、尚法而行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法治精神,持续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牌化”建设,打造法治文化新亮点
周日的汶上县白石镇法治文化广场,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陪护下,一会在“宪法宣誓台”争相宣读,一会跑到“民法典转转乐”一问一答。“老邓啊,明天你带着孩子早来会,让俩孩子一起玩,不光能学法,还能多识字呢。”逛完一圈,李大爷和邓大爷为孙子们约好了明天见面的时间。据介绍,白石镇法治文化广场已成为附件群众带娃打卡点、休闲好去处、学法新阵地。
2022年以来,汶上县司法局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将法治与传统、地方、行业等有机结合,先后落成汶上县“素质固安”工程公众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汶上县郭仓镇法德文化广场2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汶情法理”“首届法治文化节”等多个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新建县宪法主题广场、刘楼镇刘韵珂法治书画展馆等大型阵地20余处。加强法治文化综合体功能性转变,进一步化零为整、串珠成线,从覆盖全县的100多处法治文化阵地中精选了5 个,推出法治文化主题线路,突出法治品牌建设,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法治力量。
“多元化”创作,加深法治新体悟
“在孔子宰中都之前,还没一个人针对社会的普遍民众生活和日常行为举止作出习俗性的规定要求,他堪称是开中国司法史上‘习惯法’制定和应用的先河。也使得中都成为孔子及儒家实施司法‘三治’治理的首创之地……”
11月10日,在汶上县委党校二楼会议室里,一场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法治的智慧”为主题的法治文化研讨会正在举行,在儒学领域深有研究的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法治文化精髓,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展开了深度研讨交流。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汶上特色法律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生动反映汶上的优秀法治研究成果。专家学者围绕“孔子宰中都”“儒家礼法观”“大运河严密的法治制度”等涉及汶上的中华传统法治文化发表了精彩的专业见解,研讨成果有力促进了汶上法治文化工作的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今年以来,汶上县充分发挥法治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采取系列措施将文化、文艺与法治相融合,大大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举办了汶上县首届法治文化节,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文艺惠演现场人山人海,法治小品燃爆全场,在15个乡镇的巡回演出让基层群众共享法治成果;举办“法治书画笔会”,进一步将法治与艺术相融合,极大丰富了汶上县人民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
围绕“关键少数”,汶上县司法局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暑期法治研学、领导干部述法、执法人员法治阅读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分类分层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使法治文化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融合化”发展,构建传播新格局
着力于法律信仰、法律素养的培育增强,汶上县创新“互联网+法治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法治建设全面系统推进、法治文化多元传播格局逐渐形成。汶上县司法局在自媒体平台开设“汶情法理”法治微剧场,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作群众乐于接受、愿意观看的法治节目,普及法律法规,巧推新约新俗,目前,“汶情法理”已播出17期,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该县还录制《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宣讲视频,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刊发。
汶上县深化实施 “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为农村、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法治讲座直播;村(居)法律顾问深入各镇街、村(居)举办培训会。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模式的构建,让法治好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严格约束言行、坚持依法办事成为全民新风尚。(记者:马文青 通讯员:晁瑞莲 聂思)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