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关注威海“第一书记”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彩
郑莉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新闻
2023-12-15 16:00:11原创
12月15日,大众日报以《制定村庄发展方案659个,发展培育产业项目712个——威海:“第一书记”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彩》为题,重点报道了威海持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再接力,乡村全面振兴谱新篇。
“过去,村民们有到山林采摘野菜的习惯,但都是采来自己吃,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自从威海市委办公室派孙永龙到我们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我们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了野菜种植基地,让山间野菜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黄金芽’。”近日,在荣成市夏庄镇战家村贝贝绿专业合作社,战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战文勇对记者说,通过打造野菜基地、黄金柳种植基地,鼓励村民通过合作社入股、务工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文登区葛家镇小英村,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时任派驻第一书记刘刚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与农企签订了甘薯订单种植合作协议,项目的签订拉动村集体增收29万元。“我们还联系了烟台的公司,敲定了20亩高端富硒水果萝卜的种植以及水果洋葱高产攻关的示范种植,丰富了产业项目选择。”对于小英村未来的产业发展,刘刚早早地布好了产业规划。
第一书记出谋划策,助推村集体做优做强特色产业,让村民日子更有奔头,这是威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之一。2021年9月,威海市从县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围绕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不同类型村,综合研判村庄自然禀赋、发展需要,精准确定496个行政村进行派驻,通过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助推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张家产镇水井村千禧西红柿、乳山寨镇赤家口村古法手工粉条......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围绕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制定村庄发展方案659个,发展培育产业项目712个,新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92个,帮助争取社会投资3200多万元,帮助解决农村群众当地就业4252人,帮助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440万元,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鼓起村民钱袋子,纾忧解困做好群众“知心人”。两年前,威海市公安局派驻乳山市乳山寨镇刁家村第一书记倪占浩到村后,通过大量走访,与群众聊家常,了解到村民们对于修缮村中道路有迫切愿望。随即,他发挥自身优势,联系爱心企业免费提供价值60万元的铣刨沥青料7000余吨,连同施工费约100万元为全村实现了道路提质升级。如今,刁家村整洁平整的沥青马路,给村民们带来了开展文娱活动的便利。
两年来,各驻村第一书记聚焦帮扶村现状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硬化村内地面5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248盏,新建、改建文体设施405处,帮助解决水浇地21637亩,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乡村有新貌,还源于第一书记乡村治理出新招。今年3月份,为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开展,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融合周边西黄山、北黄山、南黄山、小七夼四个村成立金井黄山片区党总支,威海市委宣传部派驻西黄山村第一书记郭爱华任党总支书记。“通过‘跨村联建’,金井黄山片区实现了4个村组织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郭爱华介绍。今年以来,威海市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作为全省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地区,优先向“跨村联建”片区全覆盖派出市派第一书记,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抓好片区建设,通过支部联建,带动产业联兴、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两年来,各驻村第一书记自觉当好乡村治理推进员,指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577部,开展“四德工程”活动1069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1416个,组织志愿服务17446次,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的积极性,集众智、汇众力,汇聚起安居乐业、致富兴业的强大合力。
今年11月份初,全市新一轮派驻第一书记轮换工作顺利完成,505名驻村第一书记接过接力棒,再赴乡村振兴一线,将继续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为民办事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用勤劳和智慧展现驻村帮扶新作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大众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王奥然 报道)
责任编辑:陶相银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