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走进夏津,探寻基层治理密码

地方法治 | 2023-12-15 22:15:36

来源:山东法制报

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枫桥经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12月9日,在德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暨“最小应急单元”工作现场会召开前,与会人员先后到德州市夏津县社会治理中心、华夏社区、新盛店镇、苏留庄镇平安湖村、前屯村等地进行实地观摩,探寻基层治理密码。

第一站·夏津县社会治理中心

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

近年来,夏津县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县市民中心高标准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中心分为一楼线下一站式受理处置和二楼线上一网统管指挥调度两个平台,于去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打造“慧鄃解”品牌,主要立足于集中优势调解处置资源,从受理到调解到行政仲裁到法院速裁,为群众提供全周期调解服务,实现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处”。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本着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的理念,该县于2022年10月底率先建成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将具有调解功能的19个县直部门成建制入驻,16个窗口直受直办,即接即调。同时研发“慧鄃解”线上调解平台,全县623个调解组织和2277名调解员全部入驻,开启“云”调解,依托线上视频连线,合理调配各种调解资源,既让群众少跑腿,又为群众纾困解忧。同时,深化线上应用,建立矛盾调解指挥调度中心,县中心每天将12345热线、网格事件、矛盾调解、初信初访、特殊人群等数据自动比对,生成重点事项、重点人员,发布预警信息,推送相关部门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动态监测全县的社会治理风险情况。

二是闭环管理,助力“全链条”化解纠纷。中心设有八大调解功能室,访调、诉调、专调、心调、行调、综调等十大调解力量入驻,组成“大调解超市”。通过“群众点单、窗口接单、中心派单、分流办单、跟踪评单”开展全流程闭环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保证矛盾纠纷化解在登记、分流、转办、受理、办理、答复等各环节衔接顺畅、程序合理、过程妥善、群众满意。中心每天对受理处置情况进行统计研判,对现场接待后未能当场解决答复的,跟踪督导责任单位按照“三三制”工作法限期办结,即3天内基本答复,30天办结,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县级“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共接待各类咨询600余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09件,调解成功502件,调成率98.62%。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建成“慧鄃解”主题公园,直接让法律宣传融入群众生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多元解纷,创新“品牌化”特色调解。创新实行指挥长制,由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担任指挥长,实行轮流坐班制度,现场协调处置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类事项,实现提级办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截至目前,共解决矛盾纠纷282类(个),满意率达97%以上。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纠纷领域,纳入行业性调解协会和心理调解组织,目前,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纠纷和住房与建筑纠纷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已进驻中心。其中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9件,调解成功结案家事纠纷103件,一审收案数量同比下降37%。

第二站·华夏社区

社会治理最小应急单元

北城街道华夏社区辖区东起中山北街、西至银城豪庭、南起河津街、北至银城路,住户5669户,商铺466户,人口约1.2万余人。辖区内包含华夏A区、华夏B区、华夏C区、领秀苑、建新花园、机械厂家属院、零件厂家属院、农机局家属院共8个小区。北城街道华夏社区夯实基层治理“新解码”,为了解决社会频发基层事件,在全县统一部署下,在全县统一部署下,率先打造华夏A区最小应急单元。

一是充分依靠群众。 北城街道华夏社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引入多元主题参与社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应急力量储备队伍,通过打造“一点呼叫、多点响应、迅速集结”的联动机制实现最小单元最强实战。“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按照“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工作原则,构建群防群治应急处置工作格局,凝聚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化解居民矛盾、处理突发事件,真正做到把散落力量“聚”起来,把社会资源“融”进来。

二是优化组织机构。因考虑到小区楼栋分散、居民数量较多,根据小区分布,在最小应急单元下设立15个最小应急“微单元”,做到人员更好集结、行动更加迅捷。每个单元由小区党支部、社区民警、红色物业、楼道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成,并依托华夏社区警务室警务力量,共同解决辖区内的突发事件、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升综治维稳工作效能。

三是夯实业务水平。为了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效拓宽其化解基层纠纷、服务广大市民群众等为民办事功能,华夏社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目前,华夏A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共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2宗,开展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21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三站·新盛店镇

“365”调解模式

新盛店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依托镇综治中心设置,参照“六有八化”标准建立。建设面积300余平,分为上下两部分,按照“楼下登记受理,楼上接待调处”模式高效运转,整合公安、信访、司法、民政、行政审批、人社等多个部门联合办公,设立“矛盾纠纷一窗受理”窗口,对群众诉求进行登记,实现分流交办、限期办理、限时反馈。为最大化的提高办事效率,中心统筹人员力量,分别有信访、司法等常驻部门,法庭、市场监管等轮驻部门和工会、卫健等随驻部门,实现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

矛调中心设有“事事喜调解工作室”、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室,同时设置法律诉前调解、心理咨询等功能室,由具备丰富群众工作经验、调解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矛盾纠纷调处专家库”,侧重专业调解,实现政策释疑、法律解读、综合调处。工作中,概括总结了“365”调解模式:

“3”即三级调解组织。以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为阵地,构建起一支由镇班子成员、镇法律顾问、各片区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组成的“镇片村”的三级红色综合调解组织。

“6”即针对常见的6种常见的纠纷类型开展分类专业处理。经过长时间的受理、总结,常见的纠纷类型主要有6种,即邻里、家庭、经济、土地、事故及救助等纠纷(诉求)。针对不同纠纷(诉求)类型,因人施策,采取不同调解方式。

“5”即五步工作法。中心将整个调解流程分解为受理、处理、答复、回访、总结五个环节。一般纠纷或简单矛盾,引导到工作室,疏导情绪、化解积怨;对受理后需要调解力量介入的,中心根据需求组织协调进入调解流程。情况复杂事项,由多部门联合办公、多岗位联合调处、多专业联席解决,真正打通了群众访(诉)前调解新渠道。自中心设置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1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

第四站·苏留庄镇平安湖管区

“鄃和•法官六进”工作室

苏留庄镇在平安湖村成立管(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将多中心变一中心,集成各类法律服务和专业解纷资源,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纠纷解决方式,统筹整合律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调解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真正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多件事。

管区矛调中心在乡镇和村庄之间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上承乡镇调解中心,对于疑难矛盾纠纷,对上及时沟通乡镇中心,乡镇帮助指导管区共同化解。下接网格、村级调解中心,组建网格队伍,统筹网格员担任网格调解员,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协助管区调解中心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鄃和•法官六进”工作室是苏留庄镇联合县法院共同成立的,位于管区“一站式”矛调中心一楼东,占地约30平方米,是管区中心的主要调解阵地。工作室旨在推动构建党委领导社会治理大格局,实现整合一线调解力量,及时有效就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做好乡村普法工作,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五站·苏留庄镇前屯村

“1191”模式

苏留庄镇前屯村现有人口1531人,耕地面积为3090亩,椹树面积为800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粮、棉、椹树等农业收入和旅游业及相关第三服务业。前屯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党群中心建成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创立了由一个矛调中心+一个椹和调解委员会+九个子网格+一个法治宣讲队构成的“1191”模式。

一个矛调中心。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明晰接待群众来访登记、接受群众当面咨询、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疑难复杂纠纷和民转刑案件隐患等工作职责。

一个椹和调解委员会。椹和调解委员会设立了一名首席调解官和八名金牌调解员组成的“金牌调解团”,九名调解员均是在五大姓中遴选的德高望重、办事公平公正、说服力强的宗族长者式乡贤。椹和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开创了以宗族长者式乡贤主导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路径。

九个子网格。为了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发展,前屯村将网格制度进行细化,共划分为九个子网格,设立了九支网格员队伍,对每个子网格实行每日巡查和矛盾纠纷当场化解制度。对矛盾纠纷进行预警排查,并对当场发现的矛盾纠纷当场调处就地化解。

一个法治宣讲队。首先,椹和调解委员会九名调解员以“传帮带”方式对网格员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工作和当场调处就地化解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并亲自参与两个矛盾多发的重点区域的日常巡查工作。其次,中心特邀了四位专家为专家顾问团,为中心提供专业咨询,在必要时直接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最后,前屯村还聘请了李以虎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邀请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下沉到基层。

观摩结束后,观察团一致认为夏津做法非常具体,工作非常扎实,实现了“县级有品牌、乡级有特色、片区有做法、村级有亮点”,新盛店镇“365”调解模式、平安湖“鄃和•法官六进”工作室,前屯村“1191”模式、社会治理最小应急单元应用等经验做法是应用“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功实践案例,真正做到了听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平安夏津)

责任编辑:李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