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以德州高新区为主阵地 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新闻
2023-12-17 15:28:07
近年来,禹城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培强主导产业,强化平台支撑,加快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12月份,德州高新区(禹城)获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2022年11月份,获批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近日,成功获批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区域试点。禹城市以德州高新区为主阵地,举全市之力、汇全市资源,创新思维、精心谋划,高质量推动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绿色产业占比达到75%以上,超过国家70%的标准。一是高端装备产业。形成了以通裕为代表的风发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以迈特力为代表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制造,以福航为代表的的环保装备制造,拥有上市企业1家。其中,迈特力获比亚迪订单35条线,预计年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48%。二是医养健康产业。以功能糖、大豆深加工为主导,功能糖综合产能占国际市场35%,国内市场70%,低聚木糖、木糖醇等产品产能世界第一,低聚糖产能亚洲第一,拥有上市公司2家。建有亚洲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低温豆粕加工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大豆蛋白生产基地。三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涉及新能源装备、生物质能、航天用高温涂层材料、热解石墨、碳碳复合材料等领域。军钛钛合金成立华北钛谷研究院,新上航空航天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制造项目;微焓科技成为德州首个卫星组件项目。
具备坚实平台支撑。产业承接平台。搭建“高新区+10个乡镇园区+7个专业园区”全域平台,推动高新区提质扩容;乡镇产业园坚持一镇一品,明确主导产业、承接链条转移,与高新区产业互通、功能互补。打造3个基地。围绕绿色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健全风电、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绿色能源五大绿色产业链条,培育六大绿色能源板块,风电装备和环保装备产业产值达60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1.2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72%。围绕绿色清洁生产示范基地,严把项目准入效益关、环保关,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进实施工业节水降耗、高新区中水回用等示范项目。围绕绿色生态环境示范基地,抓好高新区雨污分流、化工园区提升等工程,打造节约集约、减污降碳的产业生态。基础配套平台。持续完善德州高新区基础设施,路网管网实现双向排水、雨污分流;新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天然气接收站,对水、电、气、暖、通讯等配套设施统筹考虑、适度超前,园区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同时,以三一城建住工(禹城)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和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实现建筑节能减排。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推进招商引资。明确德州高新区招商方向,围绕京津冀、省会经济圈和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区域,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导向。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制定《德州高新区准入条件和限批清单》;严格评审论证程序,杜绝低效项目进驻。今年以来,新招引落地项目56个,其中央企、知名企业17家,世界500强5家。大力建设项目。以扩大提高绿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为重点,以增强绿色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禹城市共规划绿色工程项目111项,拟投资452.18亿元,已完成投资296.76亿元,32项绿色工程已建设完成,48项国家、省、市级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已建设完成,31项绿色工程正在建设中。打造优良环境。依托“禹快办”营商环境品牌,抓实项目经理制、首席服务专员等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建立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绿色通道,让企业和群众在禹城办理事项更便捷、更愉快。努力打造完善商贸物流、基础建设、服务配套等环境,让客商欣赏禹城,信赖禹城、愿意在禹城投资兴业。
科技创新持续进步。夯实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建设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区,搭建“一院两园六中心”(现代产业学院,四海汇才智家园、高端人才服务园,双创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职教中心、医疗中心、文体中心)。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6家,其中国家级30家;新获省字号科技项目平台11项,德州最多;德州高新区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9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5家,较2021年增长62.5%;科技中小企业达90家。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成金。德州高新区“发明专利拥有量及增长率”全省排名第14位,列德州第1。获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通过全省技术转移转化先进县市考核,成果转化能力居全省前20位。加快人才引育留用步伐。连续8年召开科技人才大会,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8亿元。成立德州首家县级人才发展集团,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海汇才智社区一期已开启销售,获评“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机制运行坚强有力。禹城市委印发文件成立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对相关指标和具体任务进行分解。随着工作开展,对前期成立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小组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在高新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的责任。强化责任落实。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德州高新发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对产业、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体系、运营服务及管理等6个方面22项指标进行细化,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强化舆论宣传。德州高新区发挥总牵头作用,针对不同群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咨询、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绿色产业理论知识宣传活动。
(作者苏兰武系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