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组图丨双面琉璃哥 好品做直播

来源:大众日报

2023-12-18 11:47:34原创

从窑炉取出烧得通红的琉璃料,李先鹏一路小跑着回到工位,趁着料子温度高、质地软,争分夺秒拉伸出造型。  

李先鹏(左)将降温的琉璃料回炉升温,制作一个大件琉璃作品,这样的回炉得十几趟。  

经过多次回炉升温,一件大葫芦作品制作接近尾声。李先鹏通过直播画面向网友展示成品,一旁的女主播和直播间的粉丝齐声夸赞。  

刚从炉中取回的高温琉璃料质地柔软。李先鹏一手旋转铁杆,一手垫着垫片快速塑形。  

李先鹏在车间制作他的获奖作品《风生水起》,通过直播间以优惠价格给粉丝发“福利”。  

转场到琉璃门店的李先鹏面对直播镜头侃侃而谈,一旁的年轻摄像师难掩午后困乏打起哈欠。李先鹏已经适应了紧张的工作节奏。  

从直播间拍出的琉璃产品会从仓库出库,由团队工作人员包装后通过快递寄送到网友手中。


“淄博琉璃,山东好品,今天跟着咱们山东的推介活动进北京了!刚才是不是还有小伙伴没拍到?准备好你们的手速——3,2,1,上链接!”11月10日,“双十一”前夕,结束在车间的琉璃制作直播后,李先鹏回到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陶琉大观园的门店,换下工装,套上一件儒雅的毛衫,替换上午的主播,从手艺匠人变身直播达人。

当天,“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启动,淄博琉璃与众多山东好品一起亮相,镜头前的李先鹏显得特别激动,从琉璃的工艺到成色、从造型到寓意、从质地到手感,李先鹏滔滔不绝。直播间短时间涌入两万多人,公屏字幕不停上滚,上架的琉璃商品不断弹出。

在直播间里带货的李先鹏和在车间做琉璃的李先鹏判若两人:一个口若悬河,沉浸在对琉璃的述说与网友互动中;一个沉默寡言,埋头专注于手上的作品。

博山是琉璃之乡,李先鹏自幼受父辈影响,与琉璃结缘。“小时候个子还没炉子高,跟着爷爷、父亲去厂里,眼看着从炉子里取出晶莹剔透的琉璃,就想学。”多数师傅做琉璃热衷做小件,成品率高还好卖,可李先鹏非要做大件。“成品每加大5厘米,制作上的难度就要增加好几倍。”李先鹏说。42岁的李先鹏一头“郑伊健式”的长发,在琉璃行业里浸染了20多年的他喜欢挑战高难度。他早先尝试制作的一头琉璃红色大牛,高度达半米,甫一亮相立刻成为业内焦点。自此,琉璃大件成为他的手艺名片。

李先鹏的声名引来不少拜师学艺的粉丝,可大多数体验了一两日就打退堂鼓了,“说到家,一般人吃不了这份苦。”李先鹏说。琉璃窑炉炉温达1400°C,一年四季炉膛烧得通红,在风机的作用下喷着火舌。夏天,车间里40—50°C,琉璃制作者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一天下来至少换两三身衣服。一不小心,飞溅的火红料渣甩到腿上、胳膊上,疼痛可想而知,李先鹏的身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烫伤。

6年前,短视频网络平台方兴未艾。不走寻常路的李先鹏敏锐地察觉,琉璃是观赏性很强的传统技艺,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推广可能是一个好路子。他起名“琉璃哥”,最先在弟弟的帮助下,一个制作、一个拍摄,操练起来。没多久,这些带着熊熊炉火气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追捧,热门短视频达到几百万的播放量,这增强了李先鹏的信心——通过网络平台,能让更多人看到这门传统技艺,让这个低迷的行业焕发新生。

现在李先鹏有20多人的团队,2个直播小组轮番上阵,每天有四五场直播,包括制作过程、技艺科普、作品鉴赏、带货直播等内容。镜头里的李先鹏就像明星赶场一样,在车间和门店之间往返奔波,忙得不可开交。在直播的带动下,每天数以万计的网友,认识琉璃,走近琉璃。每天数千件商品出库,博山的琉璃,不仅走出了淄博、走出了山东,销往祖国大江南北,还坐上飞机、邮轮,跨越重洋远销海外。

通讯员 贾亮 报道

责任编辑:任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