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策划丨合集!理解中华文明,听专家学者解读“五大突出特性”
理论周刊 | 2023-09-05 07:07:07原创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五大突出特性?大众日报邀请五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深入阐释,敬请关注。
作者:董欣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中国汉字没有像诸多文明古国的古文字一样消失。再比方说,中国人自古至今都高度重视历史的价值。国家有修史修志,家族则有编修家谱、家训的传统。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
作者:彭雷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有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性特质。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并存,更使得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南北文化竞合互补的内在张力中,建构起中华文明应时而变的动态特性。突出的创新性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深层逻辑。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③——从时空维度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作者:卢春龙(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科学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展开。首先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华夏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名义上是统一的。而在这其中,中央集权王朝统治的时间更是超过了1000年。从空间的角度看,追求对中华文明的统一,一直是中国政治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准则,也是中华文明历代统治者的神圣使命。
作者:朱曦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五千多年来,中华各民族之间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相近相亲,在交融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团结统一的内在动力,铸就了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包容性。“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巩固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的根基。
作者: 马小菲(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和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的思想起源于先贤对天地、宇宙的深刻体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之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追求通过阴阳调和、协调发展而达到“和”的理想境界和完美秩序。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和”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聚焦现实问题,紧跟时事热点,展开理论解读,作出分析研究 周二出版。
投稿邮箱:dzrbllb@163.com,联系电话:0531-85193121
(大众日报记者 崔凯铭 张浩 报道
责任编辑:崔凯铭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