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肥城:项目纷纷落地 “储能之都”崛起

曹儒峰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3-12-30 10:36:25原创

实干冲锋的号角声声入耳,争先奋进的步履铿锵有力。这是肥城经济开发区今年初许下的第一个新年“新目标”——把“今年作为‘储能项目落地年’,目的就是全力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开辟新赛道,打造新格局,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重锤响鼓擂响全年,年终岁尾交出答卷。今年以来,肥城经开区抢抓山东省打造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聚焦泰安市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战略部署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依托丰富盐穴资源,以“盐穴储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在资源招商领域趟出了成功路径,在“立”和“破”中集聚了澎湃动能。

“无”中生“有”—— 废弃盐穴“变废为宝”。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对于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新浪潮中,肥城储能领域已先行一步,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创新成果破茧而出。那么,肥城经开区废弃盐穴为何会与储能“牵线结缘”?

布局新赛道,突破发生在2021年9月23日,这天国际首套1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在肥城成功并网发电。  

肥城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在采盐过程中地下形成46对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盐腔,可利用腔体1000万立方米,而且每年产生300多万立方米的巨型盐穴。

在1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项目洽谈招引前,肥城经开区制盐产业面临产品单一、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差等难题,并受困国家“两碱”限批政策,产业链无法向下游延伸,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为此,肥城经开区另辟蹊径破解难题,目光由“制盐”瞄向提盐后的“盐腔”,市领导多次带队外出考察调研,交流对接专家学者、储能企业。考察过程中了解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可靠、能源转换率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其产业化公司中储国能有意将技术实现产业化。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项长时、高效、具有本质安全的物理储能技术,是大规模储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动态吸收能量并适时释放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风光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是解决弃风、弃光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重要补充。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可以实现“废地利用”,显著降低原材料、用地等方面的成本。

肥城经开区紧抓这一机遇,通过向其深入推介肥城经开区盐穴资源,积极对接争取,最终促成了示范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下一步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实现新跨越,新征程展现新成就。能源建设实现新突破,电网建设形成新骨架,储能示范取得新进展,肥城正持续壮大盐穴储能新能源产业,持续开展“绿电行动”。

从“有”向“大”——盐穴储能集聚成势。

无中生有的突破,一发而不可收。在建成运营10MW电站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肥城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又完成了世界首套单套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核心技术。

11月11日,30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倒送电一次成功,顺利进入带电调试阶段。12月27日,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肥城国际首套30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配套综合楼全面竣工,为后续电站调试及运营打下基础。

“该电站已被列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国际首座大规模长时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电站”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侯虎灿说。据了解,项目全部建成后,一小时能发电3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5.9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收益1.7亿元。

一个体量更大、释放更高能级的盐穴储能产业呼之欲出。2022年以来,肥城市把盐穴储能纳入五大主导产业链条,依托丰富的盐穴资源,全力打造千兆瓦级盐穴储能产业基地。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创新制定“前端扩能建穴—中端盐穴储能—后端建网延伸”的全链条产业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化助力打造国家级盐穴综合利用基地。

越来越多的产业链项目相继落户于肥城:先后招引前端制盐建穴项目4个,年建穴能力扩大到500万m³,制盐规模突破千万吨级;中端盐穴储能项目4个,储能规模达千兆瓦级;天然气储气库项目1个,储气规模达10亿立方级;后端延伸建设储能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2个,全力打造集盐穴储能、储能装备制造、能源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盐穴储能产业集群。

12月28日,中电建2×300MW、中能建35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中储国能压缩空气储能装备制造和北京前沿动力二氧化碳储能装备制造项目签约。目前,中储国能、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国惠集团等一批知名央企、国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竞相入驻肥城,中储国能1×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电建2×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能建35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山东鲁银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等项目相继落地,一个集盐穴储能、储能装备制造、能源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盐穴储能产业集群颇具规模。

由“大”向“强”——保驾护航项目建设。

储能项目建设千头万绪,如何做到又快又好,实现由“大”到“强”?

聚力项目攻坚,肥城经开区出台包保名单,党工委成员挂帅,2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38名机关干部,分别包保14个产业链项目,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速度。

肥城经开区建设集团董事长武超说:“今年‘储能项目落地年专项行动’,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公司专责储能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公司将全力以赴,加速推进500KV汇集站、输卤管道、储能研究中心等配套工程,破解土地、并网、规划等要素瓶颈,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目前,500KV压缩空气储能汇集站输变电工程新列入国家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从盐井到制盐企业一次性敷设长达20公里的9条输卤管道。而这一战果的背后,离不开市镇各级各部门凝成的力量。

据了解,目前,泰安地区变电站220千伏备用间隔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大量储能项目接入需求,建设500千伏汇集站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国家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在去年就调整完毕,如果500kv汇集站项目列不进去,那经开区13个项目都无法进行,所储的电也将无法并网发电。”肥城经开区建设集团财务部部长李彬说。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国家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肥城市副市长,肥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召集会议,研究部署,迅速行动。

“我们根据投产的目标倒排时间、梳理工作清单,明确部门和企业经办次序,形成环环相扣的‘链式’推进模式。每周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并迅速对接相关部门,让齿轮快速转动。”孙栋说。

跑手续、改材料,不到一百天的时间,最终将500KV压缩空气储能汇集站输变电工程列入国家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这样,肥城作为项目服务的主链条积极调动全部资源,串起了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

众人拾柴火焰高。肥城经开区各部门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着力破除土地、资金等最让人头疼的难题,以最优政策化解“中梗阻”。

1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所用盐穴,从勘探定位到交付仅用时3个月;300MW实现当年完成手续办理、当年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建设;项目外线接入20公里,涉及多个乡镇并跨越大汶河……

在克难攻坚中纷纷落地项目,如今在肥城,一个千兆瓦级盐穴储能基地拔地而起,为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注入了新动能。(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张雷雷 报道)


责任编辑:曹儒峰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