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山东省湖西监狱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王军:他的平凡与伟大
戴玉亮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3-12-30 14:32:27原创
前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们纪念他,学习他。生命定格于2022年6月17日,享年51岁的王军,就是其中一位。
王军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先后工作于山东省鲁南监狱、湖西监狱,生前是湖西监狱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二级高级警长。
王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23年12月14日至16日,齐鲁大地雨雪交加,本报记者在鱼台、微山、日照等王军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寻访王军的战友、亲人,试图从人们的讲述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山东汉子。
(一)
“‘我来协调,我来处理,我来安排’,是王军的口头语。”鲁南监狱一级警长方芳告诉记者。方芳认识王军三十余年,二人共事时间长。据方芳介绍,王军有点口吃,但他开会发言时却从不口吃,而是铿锵有力。因为他事先已经把政策和文件学懂、弄通、吃透了,并且自己演练过不知道多少遍了。“这就是他对工作的态度。”
在鲁南监狱,王军长期从事后勤保障、信访、对外协调等工作,头绪多,麻烦事多。鲁南监狱原监狱长(现任山东省新康监狱监狱长)牟彬善回忆说,王军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来干。”王军敞开办公室的门,接待每一个来访人员,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讲解政策。“王军总是能把激烈的矛盾春风化雨般地处理好。”鲁南监狱原政委王爱国(已退休)说,他热爱工作,与人友善,有耐心,处理问题讲原则,能一碗水端平。
“王军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三言两语就能让来访的人消气。因为他能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鲁南监狱五监区监区长刘旭回忆道。“对来访的人,王军总是先问寒问暖,端茶倒水,等对方情绪稳定了再谈问题。”鲁南监狱三级高级警长王洪国说。
有困难,找王军。鲁南监狱安全办公室主任杨强说,王军遇事积极主动,不推诿,不上交。在他那里,解决了90%以上的群众来访工作。实在解决不了的,他会拿出几套办法,请党委决策。
2020年初,尽管身体已经不适,但王军依然坚守岗位。
“王军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地点,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睡觉没点,吃饭没点。”鲁南监狱一级警长王以宏回忆说。直至2020年4月,病情加重,体力不支时,王军才前往医院。从医院回来后,别人问起他的病情,他说:“小手术,没事。”然而事实是,因输尿管肿瘤,他切除了一侧肾脏及输尿管。
“自己的病能扛多久扛多久,但战友如果身体不适,王军总是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由,强制同事休息。”王以宏说。
(二)
2021年1月,王军交流到湖西监狱。据湖西监狱三级警长张继攀介绍,王军每次到一线,都要去现场,走一圈是1400多米,每次他都走上两圈。“后来想想,他的身体,根本支撑不了他走这么远的路。他是硬撑着,还时刻不忘保持风度,维护着一个警察的形象。这个人,太坚强了。”
在工作一线,王军说的最多的是:有困难没有?还需要我做什么?如果需要签字,再晚,王军也会等。如果正好赶上住院治疗,王军会从医院开车出来,找个合适的地方签字。“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不想别人知道他的病情。”张继攀说。
王军去世前一个月,还到现场办公。湖西监狱信息科技科科长奚伟民回忆,王军最后一次去现场调度工作时,破例让人安排车开到现场办公楼下。王军还开玩笑说:“日头大,太晒了。”事实是,他实在走不动了。下车后,王军走路不稳,同事看见了,想搀扶他,被他婉拒了,自己硬挺着走到会议室。
去世前四天,也就是2022年6月13日,王军打电话给湖西监狱三级警长徐坤,让小徐拿着文件去找他签批。“电话里,他还像往常一样声音宏亮。我还以为,他已经康复了。”徐坤告诉记者,在王军家,王军坐在床边,腰板笔直,虽面容憔悴,但精神尚好。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竟成了王军回家住的最后一夜,签的最后一批文件。看到儿子坚持工作,父亲王洪彦心疼地说,“儿子,你连坐都坐不起来了,等你好点再干不行吗?”王军说:“爸爸,我的工作和你不一样,现在是监狱重要时期,我不签字工作不好推进。”徐坤到之前,王军让父亲和弟弟把自己洗漱干净,套上长袖衬衫,遮住瘦弱的身体和满是针眼的手臂。
翻阅文件,了解情况,最后签字,整个过程40分钟,王军用尽了最后的力气。
王洪彦说,徐坤走后,王军无法动弹,需要帮助才能躺下。这晚,王军对父亲说:“爸,在这个家,我还没过够。”
次日,王军回到医院,就进了ICU。17日上午9时,带着对工作和亲人无限的眷恋,王军离开人世。
鲁南监狱教育培训科副科长董威说,直到去世,大家才知道他得的是癌症。湖西监狱政治处主任陈佩海说,他是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去世前一天,王军依然拒绝同事前去医院探望。王洪彦告诉记者,为了治病,王军的媳妇贷款10万元。这些事,以及患病的真相,王军去世后王洪彦才知道。
湖西监狱二级警务专员(原监狱长)胡传亭说,从调到湖西到离世,王军一共请了四次病假。每次看病回来,王军就要求多值班,周末也很少休息。王军常跟同事说:“我家就在这里,有事我替你值班。”
(三)
在描述王军时,不止一个人用了“如沐春风”这个词。
鲁南监狱一级警长葛林说,王军就像邻家大哥一样,阳光、温暖,充满正能量。杨强说,王军是个热心人。杨强结婚时,王军帮他操办酒席,寻找车辆。杨强的母亲病重时,王军多次看望。“他经常跟我说,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可贵。”
鲁南监狱九监区监区长陈刚有六年的时间和王军一起工作。“他是我的导师、老师和兄长。他教导我对党、对组织忠诚;教导我用心工作,无怨无悔;教会我用一身正气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他还让我看到了铁汉柔情。他对我说,只要不出差,下班后去看看父母。”
杨强回忆说,王军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儿子的照片是他办公室唯一的照片。他还给儿子起了一个绰号叫“贝勒”。然而王军最对不起的,可能就是他的儿子了。陈刚说,王军很少有时间陪儿子,和儿子鲜有交流。王军特地嘱咐陈刚,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孩子。
12月15日上午,在王军父母的家中,年近八十的王洪彦未曾开口先哽咽。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得知:王军1971年1月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2000年入党。从门卫,到车队队长,到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一直走上监狱领导岗位,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踏实、留痕。
据介绍,王军话不多,但他的口头语却在鲁南监狱和湖西监狱流传至今。除了“我来协调,我来处理,我来安排”“我来干”,还有“后勤不后,干字当头”(对办公室人员说)“辛苦了,谢谢你,注意安全”(对司机说)等等。
采访结束前,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退休地方干部,王洪彦总结了儿子的一生:“王军对工作无限热爱。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为监狱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全家为他自豪。”
王军生前被授予“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这些,王洪彦都不知道,因为王军对家人既不报喜也不报忧。2023年1月,山东省司法厅为王军追记二等功。2023年9月,司法部追授王军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在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的一份向王军同志学习的决定中,记者也找到了概括王军一生的几个关键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守宗旨、实干担当,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公而忘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清正廉洁。
结语
作为一个人和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王军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平凡的。但他三十多年来对工作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热情,尤其是病重期间仍未有丝毫松懈,难能可贵。同时,他善良的品格,犹如一个光源,时刻照亮、温暖着他人。这些,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从这意义上说,他显然又是不平凡的。
这,就是王军的平凡与伟大。
(大众新闻客户端 戴玉亮)
责任编辑:戴玉亮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