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蹲点调查|山西集中办公,仅省直物业管理一年就节约7600万

蹲点调查 | 2024-02-08 17:13:18原创

修从涛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上午8点半,山西省直机关的工作人员,陆续来到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的集中办公区上班。山西省文旅厅、人社厅、审计厅、教育厅、发改委、国资委、科技厅等11个厅局的近3000名员工,在这里集中办公。

滨河西路集中办公区是山西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之一。根据公开报道,早在2020年底,山西已形成7个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65%以上的省直机关入驻集中办公区办公。

山西为何推出集中办公?实施几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来到山西省党政机关驻地太原市进行探访。

山西省直机关滨河西路集中办公区

2021年已实现4800人集中办公

2019年,国管局决定在山西省开展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推动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通过开展省直机关办公用房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解决危房办公、分散办公、苦乐不均等问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服务保障效能。

据了解,改革前,山西省直机关的107个单位分散在75个院落,用当地官员的话说,存在“布局分散、危房较多、交通不便、停车困难、苦乐不均”等问题。改革后,这些问题得到逐步破解。到2021年,山西已有28个厅局、74家事业单位、4800人集中办公。

滨河西路集中办公区是山西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之一。根据公开报道,2020年底,山西已形成迎泽大街办公区、学府办公区、长风西街办公区、综改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区、滨河西路办公区、五一路办公区、龙城大街办公区7个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

在一次公开访谈中,山西一位官员曾提到,山西还将在汾东商务区重组汾东集中办公区。届时,省直机关的28个厅局和160个事业单位,近7000人将实行集中办公。

改革后,山西省公车使用实现一张网

物业管理一年就节约7600万

中午时分,滨河西路办公区的行政厨房的师傅们又开始忙碌了,集中到滨河西路集中办公区。集中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取消了各单位的小食堂。“通过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推进餐厅改造、通过场地置换解决停车难问题等一系列努力,预计一年可节约财政资金近1900万元。”省直机关物业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

集中办公方便了统一管理。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由此推动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不动产、省级干部服务保障、政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机关运行经费、省直住房保障和后勤服务九个方面集中统一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是提高了办事效率。比如,在集中办公前,山西省工信厅、省投资促进局分散在不同区域内办公,企业办理手续需要跑好几个地方。集中办公后,部门离得近了,企业少跑腿,营商环境也得到优化。当地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政府管理速度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统一高效的政府部门整体化协同效应正在形成。”

其次是节约了财政开支。根据山西官方给出的数据,4800人集中统一办公后,仅物业管理一项,一年节约财政资金7600万元;公车使用一张网,比传统公车出行模式降低成本8.25%;盘活后勤服务资源,精简各类事业机构59个,精简比例达80.8%,缩减事业编制3600名,精简比例达到84.2%……

2021年1月,省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和山西晋勤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会议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成立一中心、两集团后,山西省人大会议中心、晋府宾馆、丽华大酒店等7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山西会务集团的下属企业,彻底走上了市场化路子。

“山西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改革,最大亮点在后勤体制改革方面,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述:统一、效益和公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陶雪良持续关注着山西省改革情况,他说,公开就是将党政机关的一些服务资源与社会分享,通过给社会提供优质和专业化服务,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中的太原汾东商务区

部分腾退用房已用作公益

集中办公还带来另外的效果,促进了城市发展。

山西一位官员提到,重组汾东集中办公区将把太原市的城市框架向南拉伸20公里,促进太榆同城化和太原中心城市盆地的城市群建设。

政府部门搬迁往往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省级党政机关的集中办公,事实上也是一次搬家,也是在城市布局上的一次调整。

汾东集中办公区的规划是否推动了省会城市建设和发展?1月16日,记者来到太原市南部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的汾东商务区。放眼望去,这里的写字楼、住宅等建设项目栉次鳞比,虽已是寒冷的冬季,但项目工地上仍有紧张建设的场景。

位于汾东商务区内的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区,不少楼体都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是汾东商务区最大的商务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基础设施运营和应用的龙头企业总部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配套链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集中办公后,腾退的办公用房做何用?

据悉,针对不动产管理,山西专门出台了《山西省省直机关不动产集中统一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了部门职责,解决了职能交叉、衔接不畅等问题。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中,进一步理顺党政机关不动产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能,推进省直机关经营性资产脱钩和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

1月17日,记者走访了其中多个省直机关办公旧址发现,有的已用作他途,有的作为公益项目使用。

太原市迎泽区文源巷5号院

太原市迎泽区文源巷5号院,曾是山西省文旅厅的办公旧址。这座建成于上世纪中叶的4层小楼,已不再作为省直机关办公用途,而是成为附近一家医院的用房。

晋商博物院

山西省政府迁至学府办公区现址前,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办公。这里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督军府旧址。

督军府旧址有着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以前,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大将潘美将该地作为帅府。明永乐十九年,各省设巡抚制,山西巡抚衙门位于此处,持续明清两代。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主政山西,原巡抚衙门经改建、扩建,先后被称为都督府、督军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等。新中国成立后,督军府继续作为山西省政府的办公场所。

山西省政府搬迁后,督军府旧址上已建成了晋商博物院,免费对外开放。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修从涛)

责任编辑:许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