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韩子民委员:推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一户一田”改革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1-15 11:05:15原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同建
“过去30多年,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取得巨大成就,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预计到203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70%。在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和农村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之下,我国农村的发展出现了若干制约瓶颈,其中尤以‘三化’问题即‘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最为突出。聊城也面临这种情况。”高唐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市政协委员韩子民说。今年的两会,他提交了《关于深入开展“一户一田”改革的建议》,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说,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包产到户,把大田分成小田,释放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现在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已经解决,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大部分都转移了出来,剩下来“绑”在农田上的人口相对变少,而且老年人群体居多,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机械化耕种、规模经营的作用。而在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细碎化就成了推动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一大困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的明确要求,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又下发了《关于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更好保障和实现农户承包经营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高唐县由尹集镇政协联络室牵头,组织县政协委员开展了入户调研和田间协商工作,以尹集镇南崔村为试点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将小田变大田,实施了“一户一田”改革工作。
试点工作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充分发挥党支部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协调、组织服务功能作用的基础上,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方式,对于农户仍有耕种意愿的,将农户承包地经营权集中,实现按户连片经营,解决耕种不便等问题。对于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或者没有劳动力的,鼓励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集中连片经营,满足不同主体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多元需求,切实有效突破承包地细碎化难题,实现了一户一块田。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前期高唐县尹集镇政协联络室联合南崔党员干部进行了调查摸底详细研究,在村内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户代表会议集中讨论、并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拟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并由全体村民进行民主决议,全体村民决议通过后,对土地进行了再次丈量,按照民主决议确定的顺序依次实地分配,并逐户签字确认。
尹集镇南崔村共有农户125户,开展“一户一田”改革前,本村的983亩耕地被划分为434块,平均每户3块以上分散耕地,通过试点改革,全村地力条件较好的228块375亩耕地合并成了68块,分给68户群众进行经营,做到了一户一块田,剩余206块地合并为1块耕地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统一流转经营,此举通过打破地垄增加土地80亩,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2023年10月1日,地块全部确认到户,10月25日,土地已全部耕种完毕。通过实行“一户一田”改革,南崔村实现了“三增”,即:村庄耕地面积在原有面积上增加了80亩,实现了农田增量;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了农业增效;机械化耕作节约成本、增加了产量,实现了农民增收。
韩子民委员建议:一是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理的力度。将开展“一户一田”与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相结合,通过土地综合整理,将土地小块变大块,再发动农民开展农地互换、成片发包等方式改变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种的农户选择土壤肥沃、耕种运输方便的地块,流转的农户地块安排在运输不便、地势较低等耕种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地方。
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稳慎推进。应在尊重农民意愿、民主程序合规、合理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开展“一户一田”工作;对于违反农民意愿强迫流转、侵犯农户利益以及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反租倒包”行为,应坚决予以纠正。同时,“一户一田”的小田变大田做法,涉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牵扯着农村方方面面利益,关乎着农村社会稳定安宁,要严格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不得打乱重分。
三是加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宣传力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是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有利于促进“一户一田”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四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服务中心,确保“一户一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张同建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