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山东事 大众情 天下志打开

流动的城乡,文旅的盛宴——“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观察②

大众新闻客户端 熊苗

2024-02-02 10:22:14原创

时代在变,年货也在变。比如,山东菏泽产的汉服,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年货,深受市场欢迎。比如,山东的“黄河大集”,成为人们置办年货、体验民俗的新去处,线上线下刮起了“赶集风”。

穿汉服、赶年集,这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复苏,也是消费新需求的涌动。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商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

当人员在城乡之间流动,在线上线下切换,带来的是各种资源的高效流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灵活配置,是经济活力的竞相迸发。流动孕育着希望,活力决定着预期,贯穿春节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不仅是文旅盛宴,也是信心所在。

(一)

“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关于菜市场的这一段经典描写,用于形容今天的黄河大集,也再合适不过了。走进大集,各种农特产品、糖果花卉、干鲜海货、特色美食等,一应俱全。戏曲、唢呐、舞龙舞狮、非遗展示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一件风物代表一方水土。比如济南的西营大集上,现场大锅炒制的小米茶汤,朦胧的烟气中满是过年的味道。从田间直接搬到集市的新鲜蔬果,很多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每一出好戏都代表一地风俗。在日照岚山,老中青三代登场现场齐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山号子,渔民们的勤劳、勇敢与刚毅,观众对传统民俗的记忆,在一声声号子里迅速回温。

除了本地人爱赶大集,这两年“市集打卡”也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大集走红的背后有刻在基因深处的乡土情结有儿时随大人一起赶集的雀跃回忆,有城市消费场景中没有的独特体验有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生之乐趣”。

以文化开路,黄河大集作为乡村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头戏,成为体验民俗文化、拓展消费空间、满足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承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乡村文化旅游节正是踩中了文娱旅游这个新的增长点,丰富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

黄河大集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瞄准数字消费,通过探集打卡、产地直播、达人带货等电商直播带货活动,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年货节等,叫响“过年就到山东来,过年就买山东货”。

(二)

乡村文化旅游节,落点在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也是最直接的效果。去年央视《对话》栏目山东“五级书记”话乡村振兴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一再强调,“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给农村要多给予少索取,资金资源包括一些要素都要往农村倾斜”,引发强烈共鸣。乡村文化旅游节,一方面丰富了群众和游客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会给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没有流动就没有经济。流动,首先是“收入-消费-收入”的正向循环。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乡村文化旅游节,也是通过城乡互动、人员流动,来增加群众收入,激发消费潜能,助力经济循环。

黄河大集里的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是治愈的烟火气,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的充分流动,是经济畅通的毛细血管末端。

这种流动,也是一种双向奔赴乡村文化旅游节,旨在把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示出来,把最有年味的乡村市集活跃起来,把最受欢迎的群众文化丰富起来,把最具活力的乡村文化旅游热闹起来,打造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和社交方式,吸引更多人到山东过大年;而每一个热情参与的群众,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一个专程来打卡的年轻人,都将为大集、为乡村文化旅游节注入更丰富的内涵、更独特的价值,以及生发于传统的时尚气息。

(三)

网红城市出圈的案例一再说明,现在的文旅发展,“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旧思路早就行不通了。全域旅游时代叠加移动互联时代,游客满意度高不高,成为关键指标。而游客体验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旅行服务,更与本地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商业环境、风土人情等息息相关。

这就要求现在的文旅发展成为一个大合唱,每个主体既在其中奏响自己的音符,又彼此应和。

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和产品品质,不断优化消费环境,给游客一个想来的理由,真来的助力

乡村文化旅游节的系列活动,有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层层策划,有不同条线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有网络大V的积极推介,有热心志愿者的积极投入,有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这场精神文化盛宴将成为真正的群众联欢,为游客带来全然不同的年味体验。

“要说年味浓,还得到乡间。看着姑娘媳妇们挑选窗花,迎头差点撞上一位扛着猪头的兴冲冲的大汉,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冯骥才眼中,腊月的乡村集市充满着年味。当“Citywalk走累了,这个春节,不妨到乡村来,来一场Countrywalk山东体验“回村过大年”,感受乡土山东的温暖底色感受好品山东的有滋有味,感受好客山东的如火热情

(大众新闻客户端 熊苗)

责任编辑:韩雨婷

42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