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丨吃吃喝喝的黑科技
魏道泉城
2024-08-16
餐具不能吃,但餐具可能会影响吃。
牛津大学的味觉心理学专家认为:“吃饭时用的餐具会对味觉产生影响。”小龙虾炒一盆端上来,和每一只都盛在一个精致的小盘子里,撒上点鱼子酱再撒上点干冰就不一样了,要是盛在这件战国铜方豆里,那就更不一样,绝对属于——破坏文物。
这是一件来自齐文化博物院的战国铜方豆。豆是一种高脚盘,从西周开始演变成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也是祭祀的礼器。
孔子专门说过,自己擅长“俎豆之事”,就是礼仪那些事。
但我觉得这么精美的铜方豆,孔子也不一定见过多少。因为实在太精美了,上面是莲花状的浅盘,外翻出来镂空的花瓣,还有一只吐舌头的虎兽,身体直立,张嘴露牙,用两个前爪捧举豆盘,小老虎的手上抓着两只龙,底座的花瓣上又踩着五只小龙,小老虎的舌头还能够活动,感觉好像被盘子里的东西馋的。
整体设计元素极为复杂,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更是古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光吃不行,得喝点。
酒具留下来的文物太多了,青铜器里,常见的盛酒的有尊、壶、皿、鉴、觥、瓮、瓿、彝,喝酒的觚、觯、角、爵、杯、舟等等。
不过,专门打酒的,还真不是特别多,但也是在临淄,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的墓葬里,还出土了一件打酒器,还堪称“黑科技”。
就是这件竹节柄铜汲酒器。顶端是龙头衔环,中间的柄是竹节,底部是含苞的莲花,外形很奇特,用起来更神奇。
怎么用呢?注意,它的底部有圆孔,上面的竹节侧面有方孔,放入酒中,酒缓缓没过底部的圆孔,满了之后,用手指压住竹节柄侧面的方孔,将它从酒中提起,酒不会洒。移到案前的杯子上,松开手指,酒就从下面的圆孔流了出来。
公元1654年,马德堡半球实验才证明的大气压强原理!咱们在战国时期就开始用来打酒了!
不管是餐具还是酒具,这些巧思与匠心,科技和狠活,其实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味蕾的满足,而是要用“器以藏礼”,把生活艺术化,把礼仪融入日常。
其实,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仪式感其实是一种态度,能够帮我们减少焦虑,增强幸福感,能够让我们在生活的大气压强中,像小老虎一样俏皮的吐着舌头。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