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张医生丨老年人不可轻视的跌“屁股蹲儿”
张立志
2024-09-04
一、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跌“屁股蹲儿”所谓“屁股蹲儿”就是由于身体失去平衡但未倒下而臀部着地的姿势。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开玩笑时,推了对方一把,一下坐在地上;行走时,不慎脚底一滑,坐在了地上;从高处跌落,一下摔倒在地上等等。
二、导致骨折的跌“屁股蹲儿”
看似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出现跌“屁股蹲儿”却要重视起来,因为恰恰就是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腰椎或者胸椎的压缩性骨折,并且以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先看一下下面的两个例子:
2020年4月份有个多年的老病号来电说腰痛要找我看看。大体了解了一下病情,患者告诉我说跌了个“屁股蹲儿”,就这一句话引起了我的重视。我说阿姨你要去拍个片子看看,以我的经验,这个不排除会有骨折的可能。她说自己觉得没事,就是有点腰痛,让我推推就好了。我还是坚持必须让她去拍个核磁共振,最少也要拍个X线片,老人听语气有点不高兴了。但是,以一个多年工作经验的大夫来说,这个情况必须要重视。最终患者的女儿陪着一起去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拍了片子。果然不出所料,的确L3压缩性骨折,同时伴L1椎间盘突出。最终建议做腰椎“椎体成形术”后康复。因遇到多例此类病例,我在挂职卫生院国医堂作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病例进行了提示。
2020年6月29日,有卫生院职工家属因腰痛到院要求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国医堂康复科医生进行了病情了解,在听到“推婴儿车不慎跌倒,跌了个屁股蹲儿”时,引起了注意,建议患者到沂水县人民医院做腰部DR或者CT,患者家属认为腰痛不严重,不想做检查,经过耐心解释可能存在骨折可能性,最终患者做了上述检查,第二天我查房时,主管医生向我汇报了有关病例,最终检查确认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第五腰椎椎弓根崩解,Ⅰ°滑脱。
2020年8月20日早晨7点半,国医堂刘磊主任给我来电说,门诊有一个摔伤的患者,腰部疼痛难忍,集中在左侧第二腰椎到第三腰椎旁开部位,经腰椎ct示腰椎退行性病变,问我该如何处理。我具体问了患者摔伤的过程,刘主任说患者由于不慎一屁股坐在地下,跌了屁股蹲儿了,因想到我之前在培训时提到遇到跌屁股蹲儿的患者要进一步确诊或者排除第十二胸椎到第一腰椎部位压缩性骨折可能。我建议刘主任进一步给患者拍胸椎DR,经检查确认为第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由于患者疼痛难忍,我给予患者筋膜针治疗,行针后,患者疼痛缓解,但由于患者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我及时联系患者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女儿,建议由救护车及时送到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在挂职省派业务院长结束回到山东省慢性病医院针灸科工作后,临床又发现几例类似情况,这的确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跌“屁股蹲儿”出现骨折的规律及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出现上述病情的患者往往年龄多在50岁以上,以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经检查多有骨密度降低情况。从事骨科专业的同行都知道,老年人摔倒后容易导致骨折的部位依次为:躯干部位、上肢、下肢。首先,摔倒过程中不管哪个部位先着地,力量最终都可传导至躯干部位。躯干部位承受重量的首选就是我们的脊柱,其中主要是胸椎和腰椎,受力最为集中的是胸椎和腰椎相邻的部分,直立落地或者跌“屁股蹲儿”时,应力主要集中在此处,所以骨折部位多在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这个部位的骨折通常为压缩性骨折。很多患者甚至什么时候出现骨折并不知道,只是在查体时发现有压缩性骨折,在问诊时,也多表示有过摔倒或者跌“屁股蹲儿”的情况。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老年女性,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摔倒,并且定期复查骨密度,出行骨密度降低,要及时补充钙质。针对中老年患者,作为从事针灸、推拿、理疗、骨科等专业的医生,一定要做好详细问诊,排除骨折等其他情况,才能更好的避免误诊,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