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印国|一文说清姓氏、字、谥号、庙号、尊号、年号
侯印国
2024-09-07
姓氏
先秦有姓有氏。姓是大的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浅显的比喻:姓是一个大公司的名称,氏是大公司内部的若干个团队的名称。
以商为例,他们的祖先姓子,所以他们也都姓子,但发展出殷、时、来、宋等氏。
以上是指贵族,商周时期平民没有姓氏。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同姓不婚。
战国以后,姓氏合一,不再特别区分。今天大部分人的姓,起源实际上是先秦的氏。
字
古代孩子出生满三月,正式取名。
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冠礼,这时候要取字。女性则是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一般有关系,往往是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和原两个字就有联系。
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fǔ)”或“甫”字表示性别,伯邑考就是典型的例子(考就是父的意思)。
谥号
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用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商纣王、周文王、周武王,中间那个字都是谥号。死后才有这样的称呼,生前不知道自己的谥号的。
谥号有表彰美德的,如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之类。也有批评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之类。还有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
谥号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多个字,后代一般是两个字,比如岳飞谥武穆。
此外汉代以后民间还有私谥,比如陶渊明死后谥为靖节。
庙号
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
一般一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皇帝则称为太宗、世宗。太祖、太宗之类就是庙号。
皇帝死后往往庙号谥号连着叫,比如汉文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文皇帝,太宗是庙号,孝文是谥号。
尊号
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庙号和谥号是他死了以后才有,尊号是生前的尊称。
比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这是开元二十七年他活着的时候就有了的。
皇后太后也有尊号,称为徽号,比如慈禧。
尊号和徽号可以增加字数,比如慈禧快死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了十六个字。
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年号用几年,可以换新的年号。新皇帝登基,一般一定会在第二年改用新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两代皇帝都是一个年号用到死,所以我们常用年号来代指皇帝,比如雍正。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