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田文‖格律诗的创新有为引探
诗品天下
2024-09-24
格律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当今时代,格律诗要实现继往开来、审美全息的创新有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继承传统之美
1. 韵律之美
格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韵律要求,这些韵律赋予了诗歌音乐般的节奏感和和谐感。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平仄协调,押韵工整,对仗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继承传统韵律之美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如采用新的韵部或放宽对仗的要求,以适应现代语言的特点和表达需求。
2. 意境之美
格律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常常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营造,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通过对空山、明月、清泉、浣女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空灵、美好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的闲适之情。
在现代格律诗创作中,可以借鉴传统诗歌的意境营造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意境之美。
二、创新表现形式
1. 语言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格律诗可以采用现代语言进行创作,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现代词汇、网络用语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加诗歌的时代感和趣味性。
同时,也可以对传统词汇进行新的诠释和运用,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例如,“明月”在传统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在现代格律诗中可以赋予它更多的象征意义,如梦想、希望、爱情等。
2. 题材创新
传统格律诗的题材主要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爱情友情等。在现代社会,格律诗可以拓展题材范围,关注社会现实、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类命运等主题,使诗歌更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例如,可以创作关于抗击疫情、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题材的格律诗,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3. 形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外,格律诗可以尝试新的形式和体裁。例如,可以创作现代格律诗的组诗、长诗或散文诗,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同时,也可以结合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跨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拓展格律诗的艺术空间和审美维度。
三、融合现代审美观念
1. 个性化审美
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格律诗创作也应体现个性化的审美观念。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生活经历等因素,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例如,有的诗人喜欢简洁明快的风格,有的诗人则偏爱深沉含蓄的表达方式。无论哪种风格,都应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欣赏。
2. 多元化审美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格律诗创作应适应这种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融合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元素。
例如,可以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创新等不同的审美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格律诗作品。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如绘画的色彩、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动态等,丰富格律诗的艺术表现力。
3. 互动性审美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的审美活动也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格律诗创作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诗歌的创作质量和审美价值。
例如,可以在网上举办格律诗创作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格律诗的创作和欣赏中来。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分享诗歌创作的心得和体会,增强诗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之,格律诗要实现继往开来、审美全息的创新有为,需要在继承传统之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融合现代审美观念,使格律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诗评鉴者: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