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孙祝田:著名诗人桑恒昌诗意深情悼念徐北文先生

诗品天下

2024-12-20

用最长的夜送走最短的白昼

一一悼念徐北文先生

桑恒昌


生与死竟然

只有一口气的距离


你丢下那口气走了

在滴水成冰的冬季

先生如果

你的肩头有点凉

就披上我的心

作外衣


你揣着那口气走了

在最短最短的白天

让我在最长最长的夜里

一遍一遍地想你

有块成为化石的时间

那将是你的传记


从此再也听不到

你撞响生命的心跳

从此与你厮磨多年的座椅

将夜夜咳喘到拂晓

从此我的心

一直在悲痛里腌着


你就像你笔下的太阳

把翠绿给了叶子

把红艳给了花朵

把金赤给了谷米

留下所有的色彩

帶走一生的清寂


一口气的距离

究竟隔着几层天隔着几层地


桑恒昌先生的这首悼念之作,宛如一曲沉痛而深情的悲歌,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徐北文先生的无尽追思与缅怀。

诗的开篇便以“生与死竟然/只有一口气的距离”这样震撼人心的语句直击人心。生死的界限被如此简洁而有力地勾勒,瞬间营造出一种浓重的哀伤氛围。诗人以一种近乎直白的方式,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在听闻徐北文先生离世消息时内心所受到的巨大冲击。

“你丢下那口气走了/在滴水成冰的冬季”,季节的寒冷与内心的悲寒相互呼应。“先生如果/你的肩头有点凉/就披上我的心/作外衣”,这几句诗将诗人对逝者的关爱之情推向了极致。诗人愿以自己的赤心为衣,为先生抵御寒冷,这种情感超越了生死的隔阂,是一种纯粹而深沉的敬意与眷恋。

提及“你揣着那口气走了/在最短最短的白天/让我在最长最长的夜里/一遍一遍地想你”,诗人巧妙地将徐北文先生离去的时间点与昼夜长短的自然现象相结合。白天最短,仿佛象征着先生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最长的夜,则成为诗人思念无尽蔓延的背景。在这漫漫长夜中,诗人的思念如潮水般一波一波地涌来,永不停息。“有块成为化石的时间/那将是你的传记”,诗人以独特的想象,把对先生的记忆和情感寄托于时间的沉淀,想象着先生的一生将如化石般永恒,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此再也听不到/你撞响生命的心跳/从此与你厮磨多年的座椅/将夜夜咳喘到拂晓”,从对先生本人的思念,延伸到对与先生相关事物的情感投射。那曾经承载着先生的座椅,仿佛也因先生的离去而染上了哀伤,夜夜咳喘,这是一种移情于物的写法,进一步烘托出整个悼念氛围的凝重与悲戚。“你就像你笔下的太阳/把翠绿给了叶子/把红艳给了花朵/把金赤给了谷米/留下所有的色彩/帶走一生的清寂”,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徐北文先生比作太阳,赞美他一生的奉献与给予,他赋予世间万物以色彩与生机,而自己却默默离去,只留下清寂。这种对比,更加凸显出先生的高尚与伟大。

整首诗情感真挚浓烈,语言质朴却富有力量。诗人通过对生死距离的喟叹、对昼夜的感悟、对自身情感的剖析以及对先生形象的高度凝练的刻画,构建起了一座悼念的丰碑。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失去挚友或师长的悲痛,更能领略到徐北文先生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与卓越贡献,使这首诗具有了极高的情感价值与艺术感染力,成为悼念诗中的佳作。

诗人简介:桑恒昌(1941—)男,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诗集19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并在国外出版诗集。评论文章500多篇。另有三部专著:《桑恒昌论》《桑恒昌诗歌欣赏》《桑恒昌一个诗做的人》《山东文学通史》对桑恒昌的评价写道:“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诗评鉴者: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孙祝田诗评鉴系列,多有合作出书,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