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青年理论学习丨《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内在逻辑》读后感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01-20 12:12

在深入研读《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内在逻辑》后,我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更为深刻,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为具体的思考和建议。

书中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强调了其基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元创新要素融合而成的特性,这为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飞跃,更体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书中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生动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效,这进一步凸显了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在阅读的同时,通过网络等手段了解了一些国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好例子,如:

河北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河北钢铁业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成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种以创新为驱动、以质优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河北钢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技术创新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广东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广东,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机遇。以佛山顺德的格兰仕公司为例,其智能组装线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这一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充分彰显了数字技术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案例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贵州煤炭加工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在贵州的煤炭加工领域,企业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生产,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这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在减少污染、提高能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绿色化转型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传统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焕发出的新活力。这一案例展示了绿色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创新并非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此外,我还注意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革新,更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基于以上理解和感悟,结合具体案例,我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1、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可以借鉴河北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经验,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2、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生态环境。可以借鉴广东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经验,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经验,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同时,还可以加强单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4、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可以借鉴贵州煤炭加工领域的绿色化转型经验,制定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单位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大传统地勘行业同时,不断拓展新兴业务,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5、加强科普教育和全民创新:注重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人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和竞赛,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内在逻辑》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更为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实验测试中心  李晨)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