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康复试点看基层】济宁市:高质量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02-08 16:44

编者按:2023年2月,省政府残工委办公室遴选确定烟台市、青岛市即墨区等15个市、县(市、区)为“全省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重点联系地区”。为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示范引领带动各地落实落细条例的各项规定,现将部分地区的贯彻落实做法、措施进行刊发,以供交流借鉴。

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紧抓重点联系地区工作创建工作,提高全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主要任务指标,其中,15项指标高于国家指标,5项指标高于省级指标,高质量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一、重保障,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在2023年8项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2024年,免费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居民长期护理保险、为4000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政府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等10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二是夯实技术支撑体系。成立市残疾预防工作协调小组、市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强化政策协调及咨询机构建设。打造济宁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2个市级、11个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1家县级产前筛查机构以及54个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等为工作支撑,全市11个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医共体18个,5258个医疗机构接入全市分级诊疗平台,提升专业机构覆盖面。

三是用好多方项目资源。争取2024年“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专用轮椅129辆,省罕见病致残儿童辅助器具68件(套)。争取国家级政策2项、省级政策7项,通过全国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联网试点、基层预案建设试点等国家级试点2个。

二、重落实,全面实施五大行动

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11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残疾预防主题公园和人防主题公园。每年残疾预防日、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及培训。

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免费婚检6.57万人,总婚检率98.7%。全市产前筛查与诊断4.6万例,筛查率94.2%。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四病”筛查4.43万例。

疾病致残防控行动。建成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市级平台,完善传染病多点预警实时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3776家学校托幼机构、221家养老机构、207家医疗机构等重要场所的传染病监测哨点网络。

伤害致残防控行动。紧盯“九小场所”“四类场所”,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等“七大”行动。开展万名“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训活动,构建“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训体系。持续开展“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隐患清理行动,加强老年人防跌倒致残防控,对2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基本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

康复服务促进行动。2024年,全市康复救助残疾儿童6000余名,为21万名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占持证残疾人比例为94.53%。打造济宁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优化工作流程,促进数据共享。

三、重创新,试点推动政策破冰

争取省级“如康家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探索“如康家园”规范运营长效机制,为辖区内精神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康复服务。泗水县、微山县作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试点单位,充实社区康复人员队伍,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与社区康复融合。微山县承接省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与长期护理保险衔接融合试点,统筹协调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资源,推动完善残疾人康复照护服务机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提升建设、执业资质办理、康教融合以及康复救助“六不准”的项目管理方法等多项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实现职工、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覆盖参保群众约804万人。承接全国工伤预防试点,建立集成式部署、覆盖式宣传、靶向式培训的常态化工伤预防模式。汶上县建设“重点慢性病机会性筛查”信息化平台,在县、乡镇设立慢性病管理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来源:省残联康复部、济宁市残联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