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试点看基层】临沂市兰山区:积极打造残疾预防多元化社会屏障,助力健康兰山建设
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02-10 15:37
编者按:2023年2月,省政府残工委办公室遴选确定烟台市、青岛市即墨区等15个市、县(市、区)为“全省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重点联系地区”。为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示范引领带动各地落实落细条例的各项规定,现将部分地区的贯彻落实做法、措施进行刊发,以供交流借鉴。
临沂市兰山区被确定为全省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重点联系地区以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任务,截至目前,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5项任务目标均提前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纳入工作大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任务,明确部门职责,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临沂市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兰山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完善政策保障。在将所需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基础上,创新推进“医防融合”新服务模式,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筹资渠道,保障残疾预防各项工作的资金支持。协调各部门单位先后出台《兰山区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实施方案》《临沂市兰山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做好兰山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兰山区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部门协同配合。协调各职能部门进行精细分工和统筹安排,做好残疾预防工作。统计局专门印发《兰山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信息调查实施方案》,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涉及的5大领域、25项主要指标纳入全区统计调查范围。成立残疾预防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残疾预防工作计划与贯彻落实措施;组建了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区残疾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工作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
残疾预防工作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把残疾预防服务资源有效融入各类服务载体,持续优化残疾预防措施,落实落细残疾预防各项任务指标。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作用,依托签约医生队伍,落实残疾报告制度,分类跟踪、动态监管残疾报告人群疑似残疾症状发展变化。
儿童残疾筛查随报制度落实更加有效。加强儿童残疾早期筛查和干预,持续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病种筛查范围,有效落实0-6岁儿童残疾筛查随报工作要求,部门间共享残疾儿童筛查信息,实现儿童残疾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训练有效衔接。会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将初筛发现的各类疑似残疾儿童,转介到儿童残疾诊断机构开展复筛和诊断,为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保障。
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运行更加规范。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工程,让受助残疾儿童得到更加安全有效、更加有品质保障的康复服务。积极推荐选派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规范化培训。探索开展特色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康、教、医、托集成化康复服务。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更加深入。持续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9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实现应救尽救;开展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项目,惠及残疾人2400余名;实施精神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项行动,联合精神卫生机构与精神残疾人签订健康服务协议书,为有康复需求的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就诊、上门送医送药等服务项目,累计服务精神残疾人700余人;采取实物配发和适配补贴相结合的模式,累计为辖区内持证残疾人免费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1900余件;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400余例。
结合爱耳日、助残日、爱眼日、残疾预防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康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残疾预防、康复惠残政策宣传40余次,发放宣传海报、残疾预防知识读本、宣传折页等20000余份,借助定点康复机构专业团队为康复救助对象、社会大众开展专家讲座、义诊咨询、上门服务等50余次。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预防各类残疾的措施得到进一步推广,康复惠残政策得到进一步宣传,残疾预防意识进一步增强。
来源:省残联康复部、临沂市兰山区残联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