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巧手传非遗 实践润童心
百手民艺
02-11 20:29
春节申遗成功后,“非遗”毫不意外的成为这个寒假的主角。2月10日,泺源街道青年西路社区携手泺源街道社工站开展“巧手扭出糖葫芦,非遗文化少年传”活动。社区青少年在社工站曹甜甜站长的指导下,用扭扭棒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糖葫芦”,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小吃,承载着几代人的甜蜜记忆,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中,甜甜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糖葫芦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从宋代街巷的叫卖声,到现代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实践环节,志愿者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手工巧妙结合,带领青少年用扭扭棒缠绕、拼接、塑形,制作“糖葫芦”手工艺品。妙趣横生的“糖头”、红彤彤的“山楂”逐渐成型,孩子们在指尖流转中体会匠人精神。“原来糖葫芦不仅好吃,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参与活动的学生优优兴奋地说。
寒假期间,青年西路社区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以“非遗传承+研学实践”为主线,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此次糖葫芦手工制作正是其中一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青少年在动手动脑中增强文化认同感。社区的活动设计注重“知识输入”与“实践输出”结合:既讲解非遗文化知识,又引导孩子们动手创作,激发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这样的活动比书本更生动!”家长刘女士感慨道,“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主动查阅了更多非遗资料,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青年西路社区党委书记董萍表示,社区始终将青少年教育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持续链接非遗传承人、社会组织等资源,打造“非遗在社区”“上新研学游”等品牌项目,探索赋能青少年成长新路径。
下一步,青年西路社区会以实践教育为纽带,将非遗实践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相结合,鼓励青少年成为“小小文化传播者”,走进校园、家庭分享所学所感,形成“传承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资料提供:济南百手民艺学堂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