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齐鲁工惠

02-13 15:55

在城市基层治理的版图中,网格化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的一把“金钥匙”。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通过将城市空间细化为一个个网格,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精准下沉,让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敏锐,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福祉。

科学布局,织密网格“一张网”

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根据人口密度、地域面积、楼宇分布等因素,将整个辖区划分为40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面积适中,平均覆盖300户左右居民,确保管理的精细度与可行性。在网格划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分区,如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等,使每个网格都具有相对独特的治理重点。

同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区级层面设立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统筹协调全区网格工作;街道作为中间枢纽,负责落实上级政策,指导社区和网格开展工作;社区则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网格,网格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对网格内的事务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层级分明、协同联动的体系,确保了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使问题能够迅速得到反馈与解决。

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为了充实网格管理力量,整合多部门资源,将城管、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组建了一支综合性的网格服务团队。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以及若干专业人员,形成了“1 + 1+N”的工作模式。

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负责统筹网格内的各项事务,协调各方力量;网格员则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他们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及时发现并上报问题。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参与网格治理,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通过网格议事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监督,确保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

越河街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企业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实现了网格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至平台,平台根据问题类型自动派发至相关部门,并对处理进度进行跟踪督办。

同时,利用智能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网格内的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安装烟雾传感器,一旦检测到异常烟雾,系统立即向网格员和消防部门发出警报,实现了火灾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此外,信息平台还开通了居民服务热线和线上服务窗口,居民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反映问题,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成效显著,居民幸福指数攀升

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越河街道的基层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社区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居民的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据统计,自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群众满意度从80%提升至98%以上。

网格化管理是在基层治理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它以精细的网格划分、多元的共治模式、智能的技术支撑,破解了城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未来,越河街道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宜居,让居民更幸福。(张子璐)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