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牛国栋|早春东泉

牛国栋

02-18 15:36

元宵节一过,猫冬似乎早该结束,何况立春已十多天。初春济南乍暖还寒,但暖阳下风也温柔许多,自然不能辜负。乙巳年微旅游第一站,我便选择了东泉。

东泉我并不陌生。2017年冬,我在山东旅游规划院任上时,受历城区彩石街道委托,承接了东泉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及泉乡绿道开发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多次去东泉,这次权当故地重游。

今日东泉,显然是旅游淡季中的淡季,游人罕至,分外宁静。较之八年前我最初看到的样貌,如今变化很大。村口有了明显标志,规整的道路沿地势蜿蜒伸展,村委会、游客中心、停车场整齐划一。村东那片核桃林粗壮不少,裸露的枝干在春阳斜照下投下迷人光影。采摘园关着铁栅栏门,里面不时传出公鸡打鸣和白鹅的叫声,过后仍是一派寂静。

济南南山,从东到西,几乎有村就有泉,带泉字的地名甚多。章丘有黄露泉村、井泉村,莱芜有东泉村、牛泉村、马杓湾村、吕祖泉村,长清有双泉镇,平阴有洪范池镇、书院泉村,历城则有玉河泉村、泥淤泉村、拔槊泉村、南泉村和东泉村,而后三者,同属小流域巨野河,其泉名也都与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有关。

东泉是典型的山乡,南北两侧皆是山峦,即所谓九峰围绕,山峪之间有石泉河穿过,河岸慢坡、崖壁之上,山乡人家高低错落,绿树掩映。

石泉河畔有泉,名饮马东泉,因当年李世民率部在此饮马而得名。泉水从崖下缝隙中流淌,再回入溪流中,与玉河泉、拔槊泉和南泉一道,成为巨野河的水源地。明成化年间,高姓族人自直隶枣强迁此安居,直到如今,高姓仍是该村230户人家、500多口人中的大姓。

东泉是石头聚落,放眼望去,满目皆石。石山、石河、石泉、石井、石径、石阶、石桥、石堰、石屋、石门、石碑、石碾、石磨、石槽、石臼、石瓢,一石到底,能石则石。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头,镌刻着岁月印痕,点缀着素朴山乡。但历史的风雨也侵蚀着这座古村的一石一瓦,一草一木,很多老宅院也坍塌破败,曾经一派凋敝。

如何改造利用废旧民居,一直是困扰乡村建设的问题之一,而改建为民宿,又往往是旧村改造利用的重要选项,尽管也一直存在争议。

明人文震亨在其所撰《长物志》中说: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而东泉,既有山有水,又是村庄,还是济南近郊,这对于济南市民而言,到东泉小住,可谓三全其美。因此,我们在编制规划时,便将特色民宿作为建筑景观和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根据当时已经收归村集体所有的废弃宅院,视其地形特点、功能布局和建筑特色,我们提出集中打造十三种特色民宿,其中主要有石屋小院、创意民宿、山居跨院和临涧山舍等四大类型。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提出的方案得到产权所有方和使用方的双重认可。

规划结题批准实施后,村里实行“村集体+公司+旅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打造特色民宿为切口,将总体规划逐步落地。村里招商引资、引智,通过导入山乡集团旗下故乡的云”“春天里两大民宿品牌,打造山乡后院麾下的八个不同主题的民宿子品牌,从而形成济南首个民宿集群。

在建筑景观上,开发建设单位力求深度探索该村与生俱来的石头文化传统与符号价值,最大限度保护利用好传统建筑语言与肌理特点,并寻求创新与突破,将玻璃幕墙与乱石墙和谐共生,将木材与断桥铝和平共处,以打造适合现代消费理念,尤其满足“Z世代年轻人消费的时尚空间。

而一些民营民宿主理人,则寻求在大品牌民宿的夹缝中求生存,求个性,求发展,齐兵便是其中一位。80后的他,山东艺术学院影视美术专业毕业,做过广告传媒,在黑虎泉西路开过“骑兵摄影”工作室,在大明湖“湖畔小镇”从事过手工陶艺与传习。他从章丘文祖镇石子口村开始喜欢上民宿,并小试牛刀。

林语堂曾说:园中有宅,宅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齐兵深以为然。他在自己的实践中领悟到,当下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院子成为稀缺的奢侈品。无论上班族,还是学生一族,抑或退了休的老人们,所想到乡村生活,无不是远离尘嚣,鸡犬相闻,蝉噪虫鸣,炊烟袅袅,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即如郑板桥所说,听“风中雨中有声”,观“日中月中有影”。2023年,他到东泉投资民宿,便抓住院子不放手,打造小院文化,其得意之作便是东坡泉居

这处院子位于进村不远的主街西南侧,不大的天井里,小桥流水,水榭临池,大树蔽日,竹影婆娑。平房皆为茅草覆顶,古意盎然。四间客房分别以清平乐、蝶恋花、如梦令和西楼月等词牌命名,其内陈设从软装、家私,到布草,皆古朴雅致,卫生间却配有电动马桶。院子里还备有炭火烤炉,供顾客围炉小酌。

他很在意并细心呵护小院每一个角落,我去时,他正在用小网打捞小水塘里的漂浮物。在他看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应是至高境界。他之所以用心打造这样一座静心、诗意的国风小院,并冠以东坡之名,旨在表达对苏东坡之景仰,以此向宋代生活美学巅峰致敬。 

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生活家。他遍尝美食,擅长烹调;品鉴美酒,研习酿造;汲江烹茶,精通茶道;注重养生,悬壶济世。他泰然处之的人生哲学和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成为后人楷模。

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四年多的时间里,开启乡居生活,自建房屋“雪堂”,涉足农事,垦荒种稻,与渔樵耕夫们交友,把酒言欢,月下豪饮。他常到临皋亭下取江水,并发出了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之慨叹,以表达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眷恋。

苏轼有若干首田园词,其中《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吟诵道: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不正是齐兵的东坡泉居所要追求的意境吗?

在我看来,与苏轼并称“苏辛”的辛弃疾同样精彩,而且后者是济南人,其故里历城四风闸,距东泉仅三十公里,其田园词与苏东坡一样出色。他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阕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段描述像极了东泉九峰桥畔的旧时风景,也让我对东泉夏夜充满期待。

东泉,夏日再见。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