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追梦新时代 巾帼绽芳华——致敬女地质队员!

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03-10 10:43

在这个专属女性的节日里我们将目光投向一群默默耕耘在地质领域的杰出女性“她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她们”用柔弱身躯扛起地质工作重任“她们”在紧张工期中坚守“我能行”的信念“她们”诠释着女性的坚韧与担当“她们”书写着属于一大队女职工的奋斗篇章

侯欣英:机场测绘“大姐大”

桌上的瓷杯里,立着一把小钢匙,没茶水,更没咖啡。中年女性的情致,侯欣英全有,但她缺少闲逸。104分钟采访,接了10个电话、回复4个,结了一份工程款。“不好意思,都是客户的事,耽误不得、马虎不得”。论年龄、论资历,侯欣英都是地理信息中心的“大姐大”。1991年7月,22岁的小姑娘,从南京地质学校测绘专业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成为地质测绘技术员。那年月,地质勘查大环境遇冷、任务不饱满,一大队凭借“索道测量大王”的品牌优势,在测绘市场上反而如鱼得水。1990年,单位承接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测绘任务,侯欣英一走上岗位,就参与了机场测绘。从最初跟着老师傅学习,到自己当师傅带徒弟,侯欣英20多年没间断外业。这期间,地质测绘虽没少干,但让她如数家珍的,还是机场。2008年2月,侯欣英从大队测绘勘察处,调到大队制图室任副主任、项目经理。侯欣英把机场外业测绘专长,“带”到了制图室。2011年初,制图室更名为地理信息中心,2013年侯欣英任主任,机场测绘与地理信息、传统地质测绘,成为中心三大块业务。对测绘数据精益求精,质量过硬、服务精细,多年积攒的口碑,让好多客户主动找上门。包括济南遥墙、烟台蓬莱两座国际机场在内,山东已运营和在建的8家民航机场,侯欣英参与或主持测绘的有7家,此外还有山东平阴通用机场,江苏苏中江都机场、山西忻州五台山机场、山西临汾机场。测绘项目从55千米净空障碍物测量、地形图测绘、遮蔽角测量,到机场竣工测量、《机场飞行手册》编制。其中,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跟踪服务26年,从初建到扩建再到日常需要,“零碎活”没间断,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客户的事,马虎不得”,在侯欣英脑子里,精细服务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2015年7月16日,地理信息中心中标山西五台山机场净空障碍物测绘,7月31日按期提交最终成果。距离机场跑道东端11.9千米处有个小山包,设计方从图上看,山顶有树,而测绘成果备注中没有标注,对方负责人给侯欣英打电话提出怀疑。她相信自己的队伍,更重视客户的质疑,为此,特意赶赴忻州,与外业人员一起爬到山顶,亲眼看过,确实没树,她才放心。——此文刊发于2017年3月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及秦幸福著《山野情怀》,刘慧慧、冯春参与采编

薛玉芹:带着孩子出野外

唇微厚,齿洁白,一米六几的个头,薛玉芹往眼前一站,分明就是知识女性中的“女汉子”。她是老地质后代,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索,但内心细腻,处理问题周到细致。正因为薛玉芹的刚柔相济,侯欣英把第一个外业项目经理的担子压到了她肩上。

2012年11月,地理信息中心中标平邑县平邑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这是中心承担的第一个外业项目,必须一炮打响。一帮带着孩子的母亲,谁来领军?薛玉芹。

项目组几十人进驻平邑镇,开始外业测图。难点是与村民面对面接触,确认两处宅基地之间的界线,把实地测绘的宅基地,放到图纸上,让户主确认。2013年春节刚过,薛玉芹把儿子交给父母,加入到野外测量、核查、核实工作,一户户收集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填写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然后再听村民反馈、确认,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十一二点,除了吃饭那点空,就是马不停蹄地忙、忙、忙。

2013年12月,春节临近,正值集中“打证”的最后关头,父亲打来电话,一向淡定的老父亲泣不成声,父亲告诉她,母亲得重病,必须做手术。母亲身体一向很好,里里外外都是母亲操持,包括薛玉芹6岁多的儿子,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父亲的电话,好比晴天一声霹雳,让薛玉芹“很难过啊”。回济南陪伴母亲做完手术后,薛玉芹便带着儿子回到平邑。白天好说,孩子可以自己玩,到了晚上,孩子不敢自己睡觉,薛玉芹搂着孩子睡下,再悄悄起来,夜间继续打证。半个月过后,项目顺利完成,薛玉芹才带着孩子回到母亲床前。

——此文刊发于2017年3月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及秦幸福著《山野情怀》,刘慧慧、冯春参与采编 

滕秀华:出了门,别拿自己当人

见到滕秀华时,她正在室内整理资料,单薄的身材,让身上的隔离衣略显肥阔。就是这位弱女子,把18个月的孩子交给家人,自己带领项目组成员,用一年零三个月,完成了三个区、县的地理国情普查。

2014年7月,潍坊市坊子区最先实施,临沂市罗庄区和聊城市东阿县紧随其后。有段时间,三个项目又有交叉。一个图幅的普查面积25平方千米,2000至4000个图斑,都得跑到、看到,大部分图斑对应的地点没有路,或者仅有田间小路,穿过玉米地时,划破皮肤是常事。在坊子区跑野外的时候,正值盛夏,她们分为10个小组,用租借的摩托车代步,早晨5点多起床,晚上8点才回驻地,吃点饭,再修图到深夜11点。脸上、胳膊晒得脱皮,大瓶饮水,大把出汗,T恤衫后背一片片的盐花。

有时候,图斑显示是阔叶林,实地核查却是苗圃,因为新架设了高压线,高压线下不许有高大树木,所以村民砍伐了大树改为种植苗圃,类似情况都必须查明,标注到地图上。实际上,比这复杂N多倍。2014年8月的一天,已到黄昏时分,在白浪河岸边,有个图斑远远看去与影像不符,但隔着玉米地又看不清,滕秀华把摩托车放在地边,钻进去看看究竟是啥。在那干活的老大爷,反被她吓了一跳:“闺女,平时俺都不敢来,这么晚了,恁怎么这大胆儿?”

冬天,障碍物没了,视野倒是开阔,但寒冷更折磨人。在罗庄测区,正值严冬,戴手套不方便在图纸上修改,摘掉手套的手冻得通红,被风一吹甚至裂开了口子。他们中午时间都舍不得用来吃饭,趁着有太阳还暖和,尽量多跑几处。晚上回去,手脚都冻得没了知觉,等暖和过来,浑身又发烧、发烫。

滕秀华有个一岁半的女儿,天天晚上盼着妈妈回家,不到11点哄不睡。有一次,老公没办法了,晚上10点多,给侯欣英打电话:“快让滕秀华回来吧,实在受不了,孩子哭着要找妈。”电话里,孩子的哭喊,撕心裂肺,侯欣英都心疼地流了泪。从那以后,每次滕秀华出门,孩子先问哪天回来。

舍家撇业,累点、苦点,滕秀华都没怕过,最憋屈的是村民不理解,甚至恶语相伤。按说,地理国情调查与农民没有直接关系,但农村有违规小建筑、养殖污染等,政府会监管。有些人误以为调查是针对他的,有抵触情绪。

2017年7月,盛夏酷暑,室外气温高达40℃以上,在某测区,滕秀华和同伴,路过村里小商店,买了方便面,想在店里吃下去,歇歇脚、喘口气儿,也多少凉快凉快。不知店主哪来的气:“出了门了,就别把自己当人了。蹲在外面吃去……”。滕秀华心里那个委屈:本姑娘在家也有父母疼着、老公护着,没成想在外面却要吃这窝囊气。早已过时的那顿午饭,滕秀华和同伴,伴着苦水、强自咽下,继续跑路干活。

到2015年9月,三个测区累计1826.4平方千米、143个图幅,最终成果全部优秀,在承担测绘任务的11家单位中,名列前四位。

——此文刊发于2017年3月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及秦幸福著《山野情怀》,刘慧慧、冯春参与采编

张宁:一贯作风,“能行!”

今年2月上旬,济南的气温曾窜至18℃。正值爱俏的年龄,张宁却棉裤在身——坐月子时,落下腰疼和脚后跟疼的毛病,吃过半年中药,没见根本改善——她比同龄人怕寒怕冷。

张宁大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2005年参加工作。2011年,国家第一次组织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2012年,张宁旗开得胜、一举“拿下”,让不少测绘专业科班出身的人,自愧不如、羡慕不已。用时下话说:“那是蛮拼的。”

这种拼劲体现在工作上,俩字儿:“能行!”

2016年1月14日,凭借突出业绩和拳头品牌,地理信息中心签订济宁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合同。半径55千米,9498.5平方千米的测绘面积,包括春节小长假,合同工期45天,任务相当艰巨。理想的项目经理,肯定是主任工程师张宁。可侯欣英有顾虑,寒冬腊月、顶风冒雪,张宁的“小寒腰”……她试探着和张宁商量:“能行不?”“能行!”张宁斩钉截铁地说。

她把19个月的女儿留给婆婆,紧跟测绘人员去了济宁工地。最紧张时,16个人分成8组,同时测量。1月23日,工地下起小雪,外业没撤。第二天,大雪,外业停工一天,转入室内整理。第三天,最低气温零下20℃,手碰到仪器就像过电,冷气“嗖”的传遍全身,但是戴着手套无法操作仪器,“手,真不想伸”,工期紧逼,捡化雪好点的地片先干。那些天,张宁把两条腿贴上一圈暖宝宝,和其他测绘人员一块出野外。

2016年2月18日,结束外业回到济南。2月26日,周五,直到次日凌晨5点,把全部数据和图件整理出来,张宁才下班回家。婆婆做过腰部手术,这些天看孙女累得手肿、腿肿,腰疼得起不来了。

说到这,张宁眼圈湿润,泪花打转儿。

——此文刊发于2017年3月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及秦幸福著《山野情怀》,刘慧慧、冯春参与采编

徐蒙: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自2014年以来,徐蒙怀揣着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坚定不移地扎根野外一线,全身心投入地质调查与科研工作,逐步成长为水工环地质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与技术骨干。2021年,她担任部省合作项目“济南岩体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为确保项目研究的连续性和时效性,她带领团队连续奋战四个月,放弃了几乎所有周末休息时间,白天进行野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期间,团队调查了400余个钻孔,矢量化柱状图千余份,绘制各类图件300余张。最终,项目报告获得了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这是对她和团队不懈奋斗的最好褒奖。

在野外工作中,她与男同事并肩作战,不搞特殊、不讲条件,每天徒步几十里山路,背负几十斤的样品,展现了极强的责任感和毅力。她虚心向前辈请教,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从地质调查、样本采集到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为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蒙在工作中不仅高效完成生产任务,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总结经验并勇于创新。她提出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智能流程优化”等创新工作方法,显著优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团队树立了标杆。她主持或参与的多项省市级地质勘查及科研项目,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科技奖1项、省地矿局优秀地质成果奖3项,多项省级及以上学会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作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徐蒙充分倾听团队成员的需求与想法,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同事,助力他们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中,徐蒙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智慧。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年幼的孩子,她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在一次连续野外工作中,她通过视频通话耐心哄孩子入睡后,再继续整理资料、清绘图件。她深知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她坚强的后盾,这份感恩让她在地质事业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此文刊发于山东省地质工会2025年3月7日“奋进新征程  巾帼绽芳华”专栏。
“她们”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奋斗历程的总结,更是对更多女性投身地质事业的激励。“她们”将继续挥洒奋斗者的汗水,为一大队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