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非遗文化村里的女子舞龙队“火”了,更“活”了

郯城发布

2024-02-04

“明天去马头镇参加全县的舞龙展演,请大家做好准备。”

“收到”

“收到”

……

      2月1日,小年前一天,郯城县郯城街道小颜村“女子舞龙队”的微信群里,信息提示音嗖嗖地响个不停。

      龙腾新世纪,马跃好前程。随着龙年的到来,小颜村“女子舞龙队”更忙了。

      “光今天就接了3个预定舞龙演出的电话,现在我们的演出都排到正月初九了,还有一家邀请单位是江苏邳县的。”邀约不断,舞龙队队长张学凤难掩兴奋之情。

      张学凤告诉我们,小颜村舞龙队成立好多年了,22名队员,除了拿龙头的是男队员,其余都是三四十岁的农村妇女。

      张学凤性格开朗,组织能力强。她是舞龙队队长,也是指挥大龙上下翻腾,舞龙珠的引龙人。

      说起能一呼就应,拉起队伍舞大龙,张学凤说,这离不开小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

      小颜村是一个非遗文化比较浓厚的村子,全村七八百人,不少人身怀绝技。有打拳的,卖艺的,还有说书的,唱戏的,有爱敲锣打鼓的,还有爱舞龙、舞狮、踩高跷的……一直以来,村子在当地都很有名气。

      “十里八乡,提起我们村,大家都会说‘那个村里的人很会玩儿’。”张学凤笑着说,他们这支舞龙队就是一帮喜欢蹦跳,爱热闹的村民,自发组织玩出来的。

      舞龙队是个业余团队,队员白天各自忙生计,有活动时,微信通知,集体出动。活动最多的是春节前后,有时候一天要演三四场。

      舞龙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龙头少说也有五六斤,男的劲儿大,能跟着龙珠舞出花样。这也是张学凤她们这支女子舞龙队为啥会选一个老爷们舞龙头的原因。

      一支舞龙队,舞龙舞的好不好,舞龙珠的引龙人很重要,龙头、龙身各队员之间的配合也很重要。蛟龙漫游、二龙抢珠、龙出宫、单跪腿、双跪腿……舞龙有十多种套路,为了把龙舞好,张学凤经常在网上看有关舞龙的节目,跟着队员揣摩舞龙的技巧和花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时,听说哪里有舞龙舞狮高手,她还会带着队员上门请教。

      踩着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引龙人手舞龙珠上下翻动,在前引路。龙头紧跟龙珠,龙身各节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由于动作快、幅度大,一场活动下来,队员们往往累得腿疼腰酸,满身大汗。有时弄不好,还会闪了胳膊、扭了腰。为了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张学凤晚上经常带领队员跳广场舞,强身健体。

      这两年,小颜村“女子舞龙队”舞龙舞出了名气。2022年,这支队伍在全县舞龙舞狮比赛中,荣登榜首。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场邀约。

      队伍有名气了,队员们却没骄傲,相反有了一份社会责任感。这几年,不管有多忙,每到九九重阳节,张学凤都会和伙伴们到镇上的“安心养老院”,为老人们舞龙舞狮,送去欢乐。

      “舞龙作为一项非遗活动,需要传承发扬。”张学凤开心地说,“看了我们的表演,现在,不光本村有年轻人想要加入我们的舞龙队。连外村也有人过来学习的。”

      “我们街道西关二村的舞龙队,经过张学凤他们的指点,现在舞龙舞的也很好。”街道文化站站长李军说,这几年,每年春节前后县里都会组织县乡民间舞龙艺人登台献艺,张学凤他们的表演舞台会越来越大。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文 / 张乐民 图/ 张春雷)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