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石峡:玫瑰花乡的奇幻之旅
尹燕忠
05-13 20:25
走进北石峡:玫瑰花乡的奇幻之旅
王辉成
每次开车途经北石峡村,远远望见矗立在村口高达十多米的特色村标,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作为玫瑰镇第一批齐鲁样板村的杰出代表,北石峡村早已声名远扬。这个 “以石为骨,以花为魂”的村庄,不仅是平阴玫瑰的发源地,更是乡村振兴浪潮中脱颖而出的 “网红”村。
来过这里的人,无不对它交口称赞,我自然也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2025 年 5 月 10 日,应文友徐建义先生之邀,我和平阴籍著名军旅作家王培静老师、玫瑰籍退休干部李之胜同志陪同来自黄河对岸东阿县作协的吴福木主席等八位文友,再次走进这个大名鼎鼎的美丽乡村,又一次被其独特魅力深深震撼。还不到八点,我们刚在芳蕾玫瑰花乡南门前停稳车辆,从东阿跨越黄河大桥赶来的文友也准时抵达。
村支书李吉伟因公务繁忙,特意安排李会计引领我们参观游览。 李会计一见面,便笑着向我们道歉:“眼下正值玫瑰盛花期,村民们凌晨两三点就下地采摘了。太阳出来后,花朵完全开放,卖价就比不上半开的花冠了,价差足有一半呢。”我们好奇地打听行情,他满脸笑意地说,今年行情颇好,花冠能卖到 6 元多一斤,大花 5 元,一亩地能有五六千元收入,言语间满溢着丰收的喜悦。李会计透露,村里通过成立 “玫瑰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能获得租金收入,还能在园区务工,人均收入大幅增长。
李会计首先带我们来到村东的锦鲤池。昨夜刚下过雨,池水几近盈满,几十尾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悠然畅游,鱼鳞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交织,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他介绍道,这是村里投资百万精心打造的生态景观,以流水、木桥、石碾为设计元素,巧妙借助这里的地势,营造出 “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韵味。我们一行人伫立池边,看锦鲤穿梭于水草之间,听水波轻拍池壁,内心的浮躁也渐渐沉淀下来。
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馥郁芳香,我们来到芳蕾玫瑰花乡外面,眼前一望无际的玫瑰花海攫住了我们的眼睛。在熹微晨光中,轻柔的微风像温柔的手,轻轻拂过玫瑰园。一株株玫瑰花摇曳生姿,仿佛在向我们热情地摆手致意。粉红的如天边绚烂的早霞,酡红的似醇香醉人的美酒,猩红的像热烈跳动的火焰。各个品种的玫瑰在晨露的滋润下争奇斗艳,花瓣上晶莹的水珠宛如璀璨的珍珠,折射出七彩光晕。馥郁芬芳随着清风扑面而来,那香气丝丝缕缕,萦绕鼻尖,令人沉醉不已。
李会计告诉我们,村里种植的大多是平阴重瓣玫瑰,不仅极具观赏性,更是制作玫瑰酱、玫瑰茶的优质原料。这片花海是 “东方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 的核心区域,村里约 2000 亩土地,其中 1800 亩左右都流转给了综合体。这里除了千亩玫瑰田,还种植了郁金香、虞美人等花卉,形成了四季有花的绝美景观带。昨日刚下过一场酣畅淋漓的透雨,花瓣上的露珠沾湿了衣角,馥郁的香气裹挟着晨雾扑面而来,清甜中还带着一丝微醺的果香,令人沉醉。置身于北石峡村的玫瑰花海之中,仿若踏入一个浪漫的奇幻秘境。 沿着干净整洁的街巷向南行进 300 米,鲜花簇拥的乡村振兴广场映入眼帘,这里便是石峡湾。李会计指着广场下方说道:“从前这里是玉带河边的垃圾场,2019 年建设齐鲁样板村时,我们因地制宜将其改造成了景观带。” 顺着天然石阶下到河边,可见玉带河在此处形成天然池塘,雨季水位上涨时,便成了孩子们嬉戏玩水的乐园。如今的玉带河通过“1030” 干渠(即平阴县田山 “1030” 电力扬水灌溉工程。它引黄河水,改善多地灌溉与用水,被誉为山东 “红旗渠” 。干渠得名,是为了纪念毛主席 1952 年 10 月 30 日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的指示,同时该工程于 1968 年10 月 30 日开工,1971 年建成,故而命名为 “1030”。) 引入黄河活水,水质清澈见底,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晨光初绽,水面漂浮着几片落花,岸边芦苇随风轻轻摇曳,与远处芬芳四溢的玫瑰相映成趣,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竟是脏乱不堪的垃圾场。
在乡村振兴广场东南侧,穿过高大的吉运坊,迎面一道“福禄寿喜财”五福墙静静伫立,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牌坊和墙体之间,是一泓池水,我踩着水中的一块块碌碡,来到墙跟前仔细观赏。阳光洒落墙面,彩绘的光泽与石墙的质朴相得益彰,旁边的“石无言”三个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村民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这面文化墙,独具匠心,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材留住了乡村记忆。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将石碾、石磙等乡村常见的器具巧妙布局,墙面不仅坚固耐用,更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它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村民对生活的期盼,凝聚着农耕文明的精髓,成为北石峡村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成为村内极具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穿过广场,沿着宽敞干净的街道西行,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醉人的玫瑰花香。沿街留存着众多老屋、老院,斑驳的石墙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弥漫着历史的韵味。这里的民居大多用当地特有的五彩石(也有地方叫“鱼籽石”)砌垒而成,有的墙上还砌着独特的石环 —— 那是村民为方便拴牲口专门设计的,足见村民的智慧。
边说边笑间,我们来到村庄西头的玉带河畔,一座斑驳的长方形石框门静静矗立 —— 这便是守护村子多年的圩子门。李会计感慨道:“从前,村民们都从这里沿着一级级台阶,到河边取水,下地干活也从这道门出入,整日热闹非凡。”如今,这道门虽不再承担通行功能,却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村子从旧时光迈向新生活的每一步变迁。
我们从圩子门前经过,沿着台阶走到玉带河畔,在几棵参天的杜仲古树间,穿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来到河边的风雨廊。忽然,青枝绿叶间,一只灵巧的小松鼠出现在我们眼前,只见它一蹦一跳地在枝条间闪挪跳跃,很快就消失在茂密的树林间。不远处的河湾边,零星散落着几顶遮阳伞,几位村民正静坐岸边悠然垂钓。细石铺就的浅滩上,钓竿斜倚着青石,鱼线在水面划出细密的波纹,偶有鲫鱼甩尾激起朵朵水花。
李会计又领着我们拐入一条爬满蔷薇的小巷,青瓦白墙的民宿悄然出现在眼前。这是由老宅院改建而成的民宿,保留了原有的石砌墙体,院墙上点缀着村民手工编织的玫瑰藤蔓装饰。推开虚掩的院门,主人正在天井里晾晒刚采摘的玫瑰花瓣,竹匾里的花影随着晚风轻轻摇曳,石板小径旁的木架上,几串玫瑰干花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我们在北石峡村采风期间,几乎没有看到几个人,村民们此刻正在玫瑰园里忙碌着,他们辛勤地采摘着枝头的玫瑰,那时他们心血的结晶,更是他们丰收的希望。不到半天的采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既有锦鲤戏水、花海绚烂的诗意景致,也有沉淀在圩子门里的斑驳岁月。当我们挥手与陪同我们采风的李会计作别时,心中默默约定:等明年玫瑰盛开的时节,再来赴一场与玫瑰相会的梦幻之约。
王辉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山东省传统文化骨干教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林业文联・生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北京中关村网络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情报员,“齐鲁壹点” 个人号、微信公众号 “玫城文学” 主理人。文章散见于《语言文字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时代文学》《中华文学》《三角洲》《速读》《青年文学家》《精短小说》《广东文学》《今古传奇・文艺天地》《海淀文艺》《东阿文学》等报刊杂志。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