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难忘的童年

尹燕忠

05-21 18:53

难忘的童年

王京元

王京元,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山东平阴县退休干部。近年来开始写作,作品屡见县报,齐鲁文学社签约作家。


难忘的童年

“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歌唱我们的幸福,歌唱祖国的富强。我们自由地生长,

在这光荣的土地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嘹亮的儿歌不断在我的耳边回荡,勾起了对小时候难忘的回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走过七十五个春秋,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生长在红旗下,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里,茁壮成长。我出生于1950年5月16日,与共和国一起长大,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发展与强大。我无忧无虑,怀揣梦想,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憧憬,展开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

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邹平市东代村这个古朴的小村庄,我的记忆里,村子不大,300口人,50多户,但是很美,是个筒子队。父老乡亲,躬耕田野,清风拂过,满坡儿的庄稼随风摇曳。村南边的潴龙河,流水清澈,鱼虾成群。河两旁的堤岸上,树木繁茂,野花点点。村里的人们团结和睦,感情融洽,朝夕相处。每当傍晚,夕阳西下,房顶上的炊烟便袅袅升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准备回家吃饭、休息。

我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身上总带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不同于不远处周村城区里的孩子那样安逸。一大早我就溜出门,和小伙伴们开始了一天狂奔玩耍。村里的大街小巷、林间田野、溪流小路到处都留下了欢声笑语,留下了我们玩耍成长的欢乐足迹。那时的我自由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

春天,朵朵野花盛开时,我们采择编织成了彩色的花环戴在头上,争比着谁的杰作更加好看。河边,当柳树的嫩芽破皮而出,我们会扯下长得最直、最壮的树枝,用小刀剥开两头的树皮,用手使劲拧,抽出中间的硬枝条,制成小树笛。然后鼓足力气吹出“呜呜”的声音,置身于美好的春天里,虽不悦耳,却百听不厌。

夏天,我们光着小脚丫吆喝着去河里抓鱼虾。清水流淌,小鱼儿窜来窜去,我们悄悄靠近停下的鱼儿,飞扑上去,往往溅得一身水花,却是两手空空。玩累了,就躺在河边树下的草地上,伴着泥土的芳香气息,望着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酣然入梦。

五月芒种时,田野里到处麦浪阵阵,一片金黄。在麦收的繁忙时节,乡下的学校会放农假。放麦假后,我们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收割后的麦田里,一字儿排开,弯腰捡拾落下的麦穗,做到颗粒归仓。秋天放秋假,我们会去田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掰棒子,运玉米秆等。中午休息时,会选一处收割完的空地,把玉米秆聚拢成一堆点燃,把选好的嫩玉米棒子,放在火堆里烧,烟熏火燎,不一会儿我们的脸就变成了大熊猫。随着升腾的烟雾,诱人的香味便会飘散开来,那香甜滋味至今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在冰面上一起溜冰、抽陀螺、堆雪人、打雪仗、滚铁圈。尽管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但玩耍中谁也不觉得冷,人人满头大汗,浑身热气腾腾。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那时候的我们天真,无邪,只顾疯玩。记得小时候还喜欢玩过家家,随便找一块大石头,这就是菜板、灶台。随手采集些青草,用小刀模仿着大人的模样,切成一块块,捻起泥土和沙粒,一道美味的小菜便可以上桌。有时候两个人,双手交错抓稳,连接起来,好似一座“轿”,让女孩儿坐上去,架着跑。美其名曰,“嫁娶新娘”,嘴里边还不停地鸣起锣鼓的声响,一片热闹景象。

有时候家里人给我们缝沙袋,缝制得很精致,里面放满了玉米粒。快乐延续,踢沙袋,扔沙袋,几个人围在一起,比赛看看谁踢得多,花样玩得多。扔沙袋则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的,两个站两端,有在中间左右躲闪的,沙袋击中谁,谁这一局就算输了。当时玩这个,记得汗水都湿透了衣服,也不会觉得有一点累。

上小学的时候,男孩们常聚在一起,玩玻璃蛋,一个个小小的玻璃球,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女孩子则是喜欢跳皮筋,两个女孩用腿在两边撑起,两个在中间跳,由简单到困难,层层升级就看女孩子的身法了。女同学喜欢疯玩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尽情地玩,那种快乐幸福无以言表。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是单传,家中缺人,我来得恰逢其时,雪中送炭,给家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母亲对我很是疼爱,吃奶一直到两岁多。奶水甜美,奶香浓郁,至今我心中余味犹存。

奶奶视我如己出,很是溺爱。俗话说,人老隔代亲,爷奶疼小孙,这爱发自肺腑,真挚,纯情,直白且深沉。母亲每天要下地干活,是奶奶把我看大,她对我百般疼爱,好东西任我吃,吃饭时要嚼了喂我。我成天让奶奶背着,乡亲们说:“这么大了还让背,真丢人。”我回答说:“我就要,等够到了奶奶肩膀头,才会自己走。”奶奶走娘家,我高兴地骑在老黄牛宽厚的背上,奶奶迈着小脚,蹒跚前行。

据老人们说,我自幼体质较弱,未满周岁,突然拉肚子。多处求医问药,请周村著名的儿科老大夫诊治,也无济于事,瘦得皮包骨头,急坏了一家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外村的一位教书老先生那里诊治,开了四味中药,回家服用后药到病除。我衷心感谢那位尊敬的老先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童年玩耍,生活丰富多彩,年龄小,思想单纯,无忧无虑,只知道疯玩。那时没有电视,手机,收音机,孩子们多聚在一起尽情地玩耍。首先是捉迷藏,兵分两路,在“司令”带领下你追我赶,败者为寇,胜者为王。当时的“司令”叫韩克明,外号“麻司令”,因得天花长了一脸麻子而得名。再是打尜,也叫打翘,寻一根一两指粗木棍,取10—15厘米,削尖两头,置于地面,谓之曰尜。用一顺手木棍敲尜的尖头,尜儿跳起,接着用木棍将尜儿击飞,击远者为胜。有时候还做恶作剧,当时周村至邹平只有一条乡间公路,人称“大道”,路是土路,自然形成,无人管护,从我村穿插而过。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车轮是木头做的,很是笨重。我们先在路上挖上几个深坑,用树枝棚顶,撒上土面,待马车来时,看其趴窝或停顿;伙伴们则欢呼雀跃一哄而散。

河中嬉戏,村边可爱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河水源头来自南边的白云山脉,由山泉和雨水汇集而成。据说该河最早的名字叫猪龙河,上古时代,有条猪化身为龙,龙又化为河故名,后来写成潴龙河,潴是水聚集的意思。小河蜿蜒曲折,绕村而过,两岸林木葱绿,微风拂面,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河里四季有水,旱天是涓涓细流,雨天水流湍急,汹涌澎湃。夏天大雨倾盆,河水飞涨,风大浪急。人们纷纷前去看景,看那雨后河水漫桥的壮观,浪花飞溅,交通阻断,大人小孩,久久不散。春秋季节,河水清澈,青年男子,孩子们常去河中游泳,像鱼儿一样在水中撒欢。麦收季节,河水几近干涸,是捉鱼的好时节。这时我们会在大人的带领下,取一河段将水搅浑,鱼儿呛得抬头呼吸时,人们拿起手中的盆、筐、筛子等向鱼儿冲去,直到将其抓到手中。平时也偶尔有人钓鱼或摸鱼,但小孩不会,那是技术活。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不断增长,童年的那份纯真快乐早已荡然无存。只有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时候,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所有的烦恼便烟消云散。我快乐得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让人感到无比的陶醉。

童年是美好的,虽然那个时代物资贫乏,但留下了人生最纯真的记忆;永远记录着我们最快乐、一段不可复制的时光;童年是难忘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人或事,而是那段天真、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正如冰心所写,“童年呀!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