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齐鲁 拓土西北 乡村振兴集团农业规模化经营“破浪前行”
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
06-09 13:48
今年以来,乡村振兴集团紧紧围绕企业转型目标,以土地整治及延伸产业为核心,加速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截至5月末,已流转耕地3.7万亩,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
省内精耕细作 力争打造样板
五月麦浪翻涌,济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乡村振兴集团首个自主运营的大田种植项目——生态农场运营基地一片金黄,小麦长势喜人。
作为济南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项目,该基地实行耕种管收全程化管理。通过自主实践,不仅掌握了核心种植技术,制定了标准化作业流程,更锤炼出一支扎根一线的专业化种植团队。团队成员全过程盯靠,学在一线、干在地头,高效协调推进各项工作,3000亩小麦的第四次植保作业已圆满完成,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师栾02-1”夏收总产量约1600吨。
“没想到你们自己能种这么好,‘师栾02-1’这个品种亩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实属不易!”前来项目现场调研的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赞叹道。目前双方已达成销售意向,进一步做实了订单农业模式。与此同时,在即墨区现代农业项目中,乡村振兴集团采用与地方种植能手合作经营模式种植小麦1.3万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此外,新流转耕地5600亩,拟于6月份采取全流程托管方式完成夏玉米种植。
立足济阳项目成功经验,乡村振兴集团正加速推广“济阳模式”,团队的管理经验与技术能力已开始向其他项目辐射。5月份,在台儿庄区成功流转土地1万亩,项目外业航飞测量工作已完成,计划6月上旬自主开展夏玉米规模化种植,进一步夯实省内业务布局。
专业化人才与技术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乡村振兴集团一产种植团队充分发扬“善学、肯干、能拼”的精神,从“门外汉”淬炼为“专业队”,为下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打造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省外积极探索 努力蹚出路子
五月的宁夏,正是夏季种植黄金期。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省外突破专班的成员挥汗如雨,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省外首个自主运营农业项目。田间地头,旋耕机、播种机轰鸣作业,专班人员昼夜奋战,奏响了一曲夏耕夏播的“奋进曲”。
作为挺进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破冰”之举,项目虽小,但意义非凡。乡村振兴集团宁夏专班全程主导,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采购,到种植、管理、收获及最终销售,实行全链条自营。目前,地块已完成旋耕、播种,正紧张进行试水压和首次浇灌作业。
“这块试验田虽只有300亩,却是我们蹚路子、练队伍、攒经验的关键一步!”项目负责人徐国庆介绍。专班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控成本,算清成本账和收益账,为下半年5万亩规模流转决策,及后续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复制推广“土地整治+高效节水+规模化种植”的集成模式提供宝贵支撑,这是乡村振兴集团培育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乡村振兴集团的另一支队伍也已长期驻点,悄然布局。团队深入田间,对拟流转地块的土壤墒情、种植结构进行细致摸底,并全程跟踪学习当地成熟的玉米、水稻种植技术,加速培养自主技术力量。种子筛选、化肥效能、农机服务等关键生产资料信息也在同步系统收集整理,为未来在东北区域开展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乡村振兴集团将以“规模化、片区化”为实践路径,在做足规模土地流转及单品种植基础上,积极布局二三产业,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山东土地力量。
来源丨乡村振兴集团
编辑丨张梦丹 校对丨袁 博
编审丨姜彦雯
审核丨张兴旺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