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散文|回望故乡

尹燕忠

06-11 09:11

回望故乡

王京元

作者简介

王京元,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山东平阴县退休干部。近年来开始写作,作品屡见县报,齐鲁文学社签约作家。


 回望故乡


时光荏苒,我已年逾古稀,人们常说,亲情难忘,人老思故乡。我身处平阴,漫步街头,时常想念故乡,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总也忘不了老家的那些事儿,那条清澈的潴龙河,还有朝思暮想的老屋,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清明节,我回家乡,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自由地呼吸着略带淡淡的土腥气息,吸纳着花木散发出的芳香空气。我倍感温馨,自己的精神,像放飞了一样,深感整个身心是愉悦的。

第二天,我悄悄地在家乡踏青。我的老家——邹平市东代村,原来的老家,土墙草屋,村前屋后,都是树和麦田。我家院子中的老香椿树上,有个喜鹊窝,家里还有个燕子窝。根本不用养鸟,就可以欣赏到小鸟的自由飞翔,美丽极了。现在村里有着宽阔的街道,儿时泥泞不堪的小路焕然一新,沥青铺就,变成了平整光滑的柏油路,安全舒适,畅行无阻。成行的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一条绿色的长廊。整齐划一的花坛真美呀!一到春天,这儿便成了花的海洋。村里的广场真热闹,人来人往,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雄伟壮观的办公大楼,如诗如画,简约现代,大气磅礴,让人赞叹不已。漫步于家乡的老街小巷,每一步都踏着童年的记忆,现如今仿佛行走在美丽的画幕中,无论走在哪儿,都是流连忘返的美丽景点。

迎着原有生产队的当家主路,西坡的大道,向前散步。现在的路面宽阔,一色沥青铺就;道路两侧是一排排整齐的厂房;路边的草丛中,开满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樱花,鲜艳的月季花,还有冬青,黄杨,枝繁叶茂,翠绿欲滴,有花有草,实在很美。

来到村南边,潴龙河里的水很浅,清澈见底。一眼可以望到摇曳在水中的水草和根须。有时候,你会看见水中的小鱼,游来游去,很小很小,就像一群快乐的精灵,还有一群群游弋的小蝌蚪。向远处望去,小河对岸,有一大片庄稼地,要不了几个月,将会收获了。

沿着河岸往东走,小河边是一块一块田地。现在都栽上了花木,是些用来卖的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这些树都发出了娇嫩的绿叶了。走近看,鲜嫩的绿叶上,油亮油亮的,青翠欲滴。它们中间最抢眼的是,有一片像桃花一样的树。树干是红色的,满树上开的花,也是粉红色的。姹紫嫣红,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走进花海,温馨的芳香,沁人肺腑,沐浴身心,使人的灵魂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满树的鲜艳花朵,非常诱人。连我这个老人也经不住这美景的诱惑,跑到花丛中,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纪念。

人走累了,河岸的堤坡上有宽敞的天然绿地,这里是理想的休闲场所。你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躺在上面,舒展一下筋骨。如果仰卧在草地上,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视线放飞到遥远的蓝天。如果是趴在草坪上,会看见麻雀和其他的小鸟,在悠闲地觅食。它们在地上啄两下,仰起头,将啄食到的食物,咽下去,像打了胜仗的士兵似的,昂首挺胸。坐在草坪上,会看见蓝蓝的天空,点缀着白云。不时有小鸟从眼前飞过,你的视野一下子,便开阔起来,你的胸怀,也会开阔了许多。这就是我的家乡,它是这样的温馨。

每个人都有家乡,一旦离开了家,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春夏秋冬,年年岁岁,都值得深情地回望。

回望是一种回归,是一种回味,是一种留恋,落叶归根,人从哪里走出来总归要回到哪里去,人在他乡,魂在故里,情在故里。

这些年,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在平阴生活和工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格外想家。时常想念家乡的父母,家乡的兄弟,家乡的老师,家乡的同学,家乡的伙伴,那些熟悉的老人,他们一个个常从我的眼前飘过。

我常想起在家时,家乡人一个个从村里走出来,男的扛着犁、扛着耙、赶着牛、推着车;女的扛着锄,拿着镰,紧随其后去田间耕种与收获。

我想起在老家村口的槐树下,仿佛看到母亲在等待远离家乡的儿子赶快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怀抱。母亲的怀抱就是宁静的港湾,我躺在妈妈的摇篮里,妈妈的手在不停在摇着纺车,等待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我想起了自己难忘的童年岁月,自己小时候放牛放羊,那时候天真烂漫的笑容,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狂玩耍的快乐时光。想起了自己是父母的连心肉,母亲屎一把,尿一把,含辛茹苦,才把自己养育长大,成家立业。

家乡的老槐树静静地矗立在村口,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大雨伞。一丝丝的太阳光从绿叶间射下来,父辈们在大树下乘凉、聊天、下象棋、纳鞋底、讲故事、聚拢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大槐树,远离了家乡。但像那棵老槐树一样,我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这里。春夏秋冬、年年岁岁,秋天叶子落了,第二年绿绿的叶子又长起来。这里有我的根,我的魂,叶落归根,人老了总要回故乡。 前辈们好多年前栽下这棵树,给晚辈留下了绿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留给子孙们的一笔珍贵财富。

回望家乡,我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想起了一句民间谚语,“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这些年,我在外地奔波,抚养了两个儿子,才深深体会到父母对我的爱之情深。

我出生在农村,母亲对我百般疼爱,精心呵护,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儿时吃奶一直到两岁多。奶水甜美,奶香浓郁,至今我心中余味犹存。

奶奶视我如己出,很是溺爱。母亲每天要下地干活,是奶奶把我看大,她对我非常疼爱,好东西任我吃,吃饭时要嚼了喂我。我成天让奶奶背着,乡亲们说:“这么大了还让背,真丢人。”我回答说:“我就要,等够到了奶奶肩膀头,才会自己走。”奶奶走娘家,我高兴地骑在老黄牛宽厚的背上,奶奶迈着小脚,蹒跚前行。

据老人们说,我自幼体质较弱,未满周岁,突然拉肚子。多处求医问药,请周村著名的儿科老大夫诊治,也无济于事,瘦得皮包骨头,急坏了一家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外村的一位教书老先生那里诊治,开了四味中药,回家服用后药到病除。我衷心感谢那位尊敬的老先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娘对我百般疼爱,总是精打细算,尽量给我们调剂好生活。我不忘,生活困难时,娘用地瓜面加面粉和面,做成饺子皮,包的水饺,那个香甜,我总是吃得肚儿圆圆,方肯罢休。我不忘,母亲去地里采摘野绿豆,给我们熬的绿豆饭,在困难时期,可是上等美食,那个香甜,我永记心中。我不忘,上学时,母亲给我做的厚棉衣,既挡风又防寒,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永不忘,过年的前几天,母亲还在挑灯夜战,为我们缝新衣做新鞋,让我们兄妹四人,焕然一新,高高兴兴过大年。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弱不禁风。一次晚饭时,母亲端起一碗饭喂我,往我头上一模,滚烫滚烫的发着烧,才知道,我病了。医院离家很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只好把乡村医生请来,给我把脉,喂草药。母亲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紧紧抓住我的小手不放。第二天,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的烧退了。脸蛋上现出了浅浅的酒窝,父母一夜未眠的疲惫,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

父母总是对我百般疼爱,苦往自己嘴里咽,甜向我嘴里喂,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母子情深,父爱如山,这份深情是用钱买不来的。

回望家乡,我想起,自己一天天长大,长出了丰满的翅膀。从故乡起飞,飞到淄博上中学,飞到济南上大学,从平原飞到了山区,从家乡邹平飞到了平阴工作。飞过山山水水,飞过沟沟坡坡,今天又飞回了父老乡亲的身边。

这些年,随着我在外视野的扩大,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要心怀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辜负乡亲们的希望。要坦坦荡荡,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我想到,当我回到家乡亲人们的身边,家里已为我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做的是我最喜欢吃的家乡菜,有香煎浆豆腐、鸡蛋炒香椿、椿芽拌豆腐、家乡酥锅、炸水萝卜丸子,色香味俱全,散发出香喷喷的气味。母亲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菜。告诉我,多吃些家乡菜,可以美容美颜,滋阴壮阳,让人长出一副钢筋铁骨,拥有健壮的体魄,就可以从家乡飞出去,到外面去闯多彩的大世界。

回望家乡,我仿佛听到父辈们在告诉我,家乡人永不能言败,不能丢失自我,要有一股永不服输,敢争第一的精神。要努力工作,要敢闯,勇向前,当先进,做表率。做人要不忘本,永葆劳动人民本色,严格要求自己,不贪财,不变色,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永葆革命青春。

回望家乡,我仿佛听到了乡亲们打来了电话,收到了乡亲们发给我的微信。情真意切,不求我办什么事,只是彼此的关心和问候。通过电话、微信聊些儿时伙伴们的童年往事,聊聊家乡的新变化。并一遍遍地嘱咐我常回家看看,啦啦知心话。

我永远不忘故乡,我永远是家乡人。我一定常回老家看看父老乡亲,衷心祝愿家乡人更加幸福美满,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