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安丘:从“田间”到“舌尖” 紫苏产业 “香” 约未来
新视点
06-11 18:06
中国新农村融媒网 宋文华
安丘融媒 记者 曹宗堂 王 勇
通讯员 潘桂华 张淑荣
一片紫苏叶,香飘富民路。眼下,潍坊安丘兴安街道紫苏产业园生产的紫苏成为当地走向国内外舞台的亮丽名片。在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的推动下,紫苏叶的香气已从田间飘向市场,从乡村飘向世界。紫苏产业正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几天,在位于潍坊安丘兴安街道的佳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紫苏种植大棚,一股紫苏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员工们正忙碌地采摘鲜嫩的紫苏叶。 潍坊安丘佳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鑫说:“我们主要种植客户喜欢的青紫苏,一年可实现两茬种植。目前,已建成56座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5万平方米,年产紫苏叶约160吨。”
据王佳鑫介绍,前些年,他父亲王金才依托当地发达的生姜产业从事生姜出口。在与日本客户的长期合作中,他敏锐捕捉到紫苏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无论是紫苏精油、紫苏籽油,还是紫苏食品、紫苏化妆品,都展现了紫苏在食用、药用、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品类丰富的紫苏产品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更以其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整个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潍坊安丘佳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鑫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父亲在查阅到相关资料发现,日本对紫苏有着极大的需求量。但由于日本地少资源匮乏,种植的紫苏无法满足当地需求,因此每年日本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紫苏。”当时周边没有种植先例,完全靠自己摸索,经过深入调研,王金才决定转型紫苏的种植与出口。第一年试种因缺乏经验和适宜品种,种子几乎颗粒无收。面对挫折,他积极寻求科技助力,通过育种改良和数次技术攻关,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值的紫苏品种。王佳鑫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的脚步,通过与河北农科院、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启了紫苏创新发展的“深耕”路。 潍坊安丘佳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鑫兴奋地说:“你看,成片紫苏在这里扎根生长,现在远销海内外,销售额达 110万元。这一片叶能卖八分钱,妥妥的‘黄金叶’!” 紫苏叶保鲜期短,空运成为出口贸易的首选方式,确保叶片在运输中保持鲜嫩品质。如今,一片片带着安丘泥土气息的紫苏叶搭乘国际航班飞往海外市场;而参与种植的农民也因产业发展实现了增收致富。随着紫苏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推动紫苏生产与深加工有机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王佳鑫一直探求的新方向。
潍坊安丘佳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鑫说:“2024年,我们公司完成了青紫苏精油的试生产,经过精深加工制成的紫苏精油增值能达10倍以上。据除紫苏精油外,还可将紫苏籽榨油。而紫苏籽榨油后的残渣,经过特殊处理,还可用于制作饲料、有机肥等。紫苏叶则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的着色。通过不断研发与综合利用,紫苏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的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自1999年建成5个紫苏种植大棚,到现在发展成56个大棚。王佳鑫对紫苏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他表示一定接好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加大对紫苏产业链的投入,研发更多紫苏产品,激活乡村特色资源潜力,让“小众作物”加速迈向“强农产业”,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潍坊安丘兴安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军营说:“紫苏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一条从原料深度利用到走终端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条,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可有效带动区域就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今后,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布局和营销网络,不断提升紫苏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真正打造一张‘走出去’的农业特色名片。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