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魏新丨济南离一线城市有多远?

魏道泉城

06-20 07:58

山东人爱称二哥,据说是和孔子排行老二有关,《水浒传》中的武松也排老二,济南人秦琼也是老二,所以在山东,二哥算是一种尊称。

作为省会,在山东,按政治地位,济南是毋庸置疑的老大,但在别的方面,一直被青岛压一头,也成了山东的“二哥”,尤其是存在感,和很多一省独大的省会城市相比,确实要弱一些。甚至让很多外地朋友错以为青岛是山东的省会,包括说起山东,来过青岛的,比来过济南的要多。最新发布的《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也是有青岛,没有济南,亦属正常。

这个榜的权威性如何,我并不清楚,看其评判标准是通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综合近200个品牌、14家互联网公司城市大数据,去衡量337座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应该也很客观,有参考价值。十几年来的榜单中,一线城市从北上广深,到北上深广,从未变过,新一线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十五个,山东的城市里,每年都只有青岛,济南则一直在二线城市的名单里,按照排名顺序,今年应该是第一,和新一线城市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作为生活在济南这座城市的人,我觉得首先要承认差距。要知道,所有的差距都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文化使然。比如青岛大学路的网红墙,每天都有诸多人过去拍照打卡,相关部门也没有因为担心影响交通而去刷成大白。再比如济南泉城广场每年的跨年狂欢,好不容易形成了自发性的规模,却因为担心人太多不安全,不仅取消了现场倒计时,还早早就黑了灯。尽管我没兴致凑热闹,但感觉一座城市应该有这些热闹,年轻人才会更加喜欢这座城市,这座城市才会更加年轻。对于一个人来说,过于谨小慎微,是衰老的前兆,对于一座城市,或许也是如此。

和新一线城市头部的成都、杭州比起来,济南在一些方面,差距则更明显。我几乎每年都会去这两座城市出差,尽管时间匆忙,但每次都会有许多感慨,具体数据我不了解,但感觉处处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干事的激情,这种氛围的形成相当不容易。在那里,我见过凌晨三点结束上次工作凌晨五点又继续开工的灯光团队;见过为了能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在冬天脱了鞋就跳进急流里的摄影师;见过没有工作但才华横溢灵魂高贵的诗人;见过浪迹天涯最终选择在那里定居的艺术家。我最大的感触是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戾气,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出怨气,他们专注于专注的事,执着于自己的执着,简单的生存之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能做到这一点,太难了,但也许只有做到这一点,每个人的光辉才能齐聚成城市的光芒。

说实话,济南还是很有潜力的,这座城市有底蕴,有传承,讷于言而敏于行,刚刚又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济南做出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努力。

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济南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连续五年以城市之名为大学毕业生举办隆重典礼,更是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比如位列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第十一位、北方城市第二位,连续三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能看出来,这座城市用了千方百计,付出千辛万苦,为了未来的万水千山。

2025届济南市大学生毕业典礼

但客观来说,对于济南来说,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不像西南的成都和西北的西安,都属于一个地区的绝对中心。再加上往北到北京一个多小时高铁,往南就是江浙,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都很强,往西就是中原之中郑州,往东的山东沿海城市离青岛更近,在诸多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包围圈里,济南几乎属于“四战之地”,只有用的心比别人更细,使得劲比别人更大,出的汗比别人更多,走的路比别人更远,才能比别人更有希望。

其实,对我来说,不管是一线新一线还是二线,也没多少实际意义,甚至,我内心还倾向于这座城市能变化小一点,慢一点,哪怕老旧一些,我这胳膊腿才能跟上,千万别变得庞大而空洞,崭新而浮躁,只能适得其反。但在文化上,我觉得济南有条件也有可能去突破,去创新,去吸纳更多新思想,新活力,未来,新一线不成问题。

就像这座城市的泉水,持续喷涌的动力,恰恰在于每一天的泉水都是崭新的。

(作者已授权大众新闻客户端共享内容,如转载请经原作者授权)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