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田间来了地质人,一份土壤“体检报告”开启“地质+农业”宝藏
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
06-25 14:33
金银花田间来了地质人,一份土壤“体检报告”开启“地质+农业”宝藏
“孙工,你们山上山下地跑在这地里,难道咱这黄土疙瘩还能种出金子不成?”春花盛开,平邑县临涧镇黄天村村民张明亮蹲在自家地头,瞅着手持采样设备的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青年工程师孙超打趣地问道。
孙超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黝黑的脸上绽开笑纹:“老张哥,这是表层土壤野外采集和定位设备,是给咱金银花产地做‘全身检查’的重要工具。检查报告出来后,能帮我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帮您增加收入呐。”
庄稼地里的这场“地质对话”是省地矿局七队开展平邑县金银花产地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的一个剪影。该项目为期3年,旨在研究平邑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产地地质背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露水未干已出门,汗水浸湿取样田
时间拨回到去年7月。
凌晨四点,平邑县城还在沉睡,省地矿局七队驻地的白炽灯已经亮起。
五点钟,沾满泥点的越野车准时出发。到达临涧镇采后,队员们立即默契地行动起来。
孙超蹲在金银花田里,左手举着GPS定位仪,右手握着铲子。随着骄阳升起,田里像蒸锅一样,队员们脸上挂满汗珠,手里的样品袋里装着刚取好的农作物根系土壤。“每份样品必须现场记录经纬度、作物品种,连旁边有没有坟头都得注明。”
在30℃的酷暑里与时间赛跑还不算啥,最让队员们头疼的是“天公变脸”。7月19日那场急雨,把正在流峪镇作业的小组浇了个透心凉。队员刘城铭忙着用雨披盖住样品,自己却淋得直打喷嚏。“样品可比人金贵,淋湿就不能用了。”他扯着嗓门跟同事喊,“雨后表层土含水量变化大,咱们得等太阳晒足三天才能重新采,大家赶紧些!”
他们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队员们明白肩上的责任。
平邑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上乘,被原农业部评为“中国中草药金银花优质产品”,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极高,产量居中国之首。平邑金银花也因此成为临沂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开展此次土壤调查,就是要查明平邑县南部地区和金银花主产区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以及重要的农作物中有益、有害元素和污染指标的含量与分布特征,评价土地资源质量,圈定绿色、特色土地资源分布区,为平邑县土地高效利用、现代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提供基础资料,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野外工作已完成,“地质方案”正谱写
省地矿局七队的实验室,像个充满科技感的“土样夜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闪着幽蓝的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吞吐着数据,实验室青年工程师于洋穿梭其间,时刻关注着各种数据的变化。
“这是今天的‘满汉全席’。”于洋指着操作台上的瓶瓶罐罐调侃。她面前的仪器正分析着土壤里的各种元素含量,旁边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负责检测有机污染物。“每份土样要过18道检测关,比咱们去医院做体检还仔细。”
电脑屏幕上,GIS系统正将检测结果转化为彩色图谱,黄土地里隐藏的“元素密码”逐渐清晰——绿色区域标注优质耕地,红色斑点提示污染风险,蓝色区块则是特色元素富集带。
“你看这片区的锌、硼元素明显富集,特别适合发展富锌金银花深加工。”每当发现适宜种植金银花的富硒土壤,孙超和队员们都会异常兴奋,“咱们的数据可是农民手里的饭碗,我们加把劲,老乡们就能端得更稳!”
披星戴月,省地矿局七队的队员们于去年8月如期完成全部野外作业,采集土壤样品4600份、灌溉水样50份、农作物样品90份。这份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土地体检报告”,即将为平邑县量身定制《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划》《土壤修复三年方案》等一揽子计划。
现如今,孙超和队友们又将收拾行装,准备转战评价项目的下个阶段。
“孙工,等今年这批金银花收了,你们可得回来看看!”张明亮看着即将出发的队员们笑着说:“有了你们开的‘药方’,咱这黄土疙瘩真要变成金窝窝喽!”
车轮碾过乡间小路,后视镜里的金银花田泛起绿色波浪。这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地质人,留给平邑的不只是一摞检测报告,更是一把打开“地质+农业”宝藏的金钥匙。正如他们驻地板报上那行褪色的粉笔字——“土地不会说话,但我们听得见它的心跳。”
保护地球再升级,地质技术显担当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是查明土壤中各化学元素含量,为土壤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地矿局七队编写的沂南县、兰陵县等地的调查成果报告,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经济区划和种植结构调整,制定经济社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作为技术服务单位,圈定的兰陵县矿坑镇西北天然富硒地块成功列入全国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名单,对当地富硒品牌农产品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科学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
省地矿局七队党委书记、队长李兆营说:“沃土贵如金。我们通过地质技术为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还将为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土壤治理等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为山清水秀的生态沂蒙贡献地质力量。”
文/李卉、冯雪立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