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试点看基层】济南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康教融合服务
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06-25 17:11
2024年4月,济南市被省残联、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残疾儿童康教融合工作重点联系地区”。济南市残联会同教育部门,积极构建全市多元系统化康教融合服务模式,打通残疾儿童康复和教育融合发展有效路径,努力实现全学段衔接、全类别覆盖、全社会支持。
一、破除机制壁垒,构建“一体化”联动格局市残联、市教育局发挥康教融合工作引领作用,设计全市康教融合工作框架,成立济南市残疾儿童康教融合联盟,指导康教融合发展。市县残联、教育部门建立康教融合信息共享制度,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定点康复机构召开康教融合工作协调会,探索康教融合发展路径。市残联、市教育等部门制定残疾儿童工作部门联动会商制度,促进政策系统集成、部门资源共享。
二、打破服务壁垒,拓展“多元化”支持路径
一是帮助申办资质。推动定点康复机构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特殊教育3个标准的通知》要求,设立特殊教育部(班)、特殊教育幼儿园、特殊教育学前部(班)等。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济南市钢城区福星语爱心家园等被区教体局批准设立特殊教育部(班)。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完善康复设备设施,开展康复业务,申报定点康复机构。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商河县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为定点康复机构。
二是推进资源融合。指导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定点康复机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互派师资交叉教学。推动具备条件的定点康复机构依托当地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康教融合点,实现特殊教育资源和康复资源互融互补。济南市槐荫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济南市天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平阴燕溪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定点康复机构依托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探讨设立康教融合点,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推行结对陪读。鼓励定点康复机构加大融合教育,择优选择康复教师与残疾儿童结对陪读,随堂陪同残疾儿童融入普园(校)接受教育,组织康复教师定期到普园(校)开展康复教学指导,提升残疾儿童随堂就读融合度。济南飞象家园特殊儿童服务中心等定点康复机构累计为2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随堂陪读服务;济南市启明星儿童康复中心与济南市多家幼儿园合作,开展特色课程、融合衔接日、暑期融合课堂等,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互动和学习,累计培训幼儿园一线教师3000余人次,帮助100余名残疾儿童在40多家幼儿园实行融合教育,53名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小学。
三、突破专业壁垒,打造“链条化”服务助力抓住济南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新机遇,加强专业机构指导作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济南市康复幼儿园作为全市康教融合联盟机构,在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定点康复机构开展康教融合业务指导,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学校结对,机构向学校送康复,学校向机构送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创新开设“康复师+教师”联合课堂,将感统训练、言语矫正融入学科教学,提升课堂实效性,延伸构建教学体系与康复服务。(济南市残联)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