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绿安”双轮启运,终结绕行1200公里!渤海湾新能源车“过海难”破局

今日烟台

06-29 18:59

衣玉林 | 文

被称作“黄金水道”的烟大航线,是沟通东北与华北、华东、东南沿海地区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一直有着新能源车过海的夙愿。

近日,终于得偿所愿:5月底,渤海轮渡运输新能源汽车的“绿安通”轮和“绿安达”轮完成全面技术升级与改造。其中,“绿安通”轮于5月31日正式投入烟台—大连航线运营,“绿安达”轮6月29日正式上线,实现两船对开,“绿牌车”终于有了横跨渤海湾的“专属轮渡”。

自此,烟大线新能源车海上运输航线正式开通,长期困扰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过海难”问题获得实际性解决。

 

获锂电池电车运输国家认证

新能源汽车首跨渤海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上升,各类出行场景都在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入场”。

渤海湾客滚航线,是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国家 “十纵”“十横”大通道上的“最长一纵”,是“沈海高速”的海上连接段,被誉为“黄金水道”。这条航线每年运送旅客近400多万人次,运输车辆近120万辆次。

但在这条“黄金水道”上,新能源汽车由于安全因素,始终无法跨海运输。对于渤海轮渡而言,打通新能源汽车运输难点、堵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成为了势必要攻克的难题。

相较于渤海海峡,琼州海峡上的新能源汽车过海需求显得更为刚需。琼州海峡运输新能源汽车的轮渡多为露天船舱,新能源汽车停放在船头及船尾,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可以采取措施紧急处置。而渤海海峡由于海况不同,轮渡大多为封闭船舱。因此,形成一套适合渤海轮渡的新能源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绿安通”轮

2024年3月,渤海轮渡集团推出对所属“渤海金珠”“渤海银珠”轮升级改造计划,展开了同相关技术公司的研发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船舶改装完成,并分别更名为“绿安通”轮和“绿安达”轮。

改造后,每条船还增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评测装置、空间火灾及早期预警系统、等效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智能水炮系统等一系列满足并高于规范和指南要求标准的消防设备。船舶工作人员经过了严格的新能源汽车清巡舱管理培训,两艘船舶改装完成后,均获得中国船级社授予的锂电池电动汽车运输船级附加标志“NEV Carriage(B)”,系国内首次获得该资质的两艘船舶。

“绿安达”轮

“绿安通”轮与“绿安达”轮相继上线,两船对开,每天往返2个航次,单船可装载长度4.9米、宽度2米的标准新能源轿车132辆,开启了渤海湾新能源汽车运输大通道。新能源船上线以来,受到广大新能源车主、车企等相关方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如大连某大型车企一次性400余辆新能源车由旱路运输转为“绿安通”轮、“绿安达”轮运输。未来,预计将满足2025年新能源汽车约7万辆次的过海需求。此举不仅极大提高了旅客出行的便利,更将对促进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城市群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产生深远影响。

 

绿牌车上船先“体检”

电池有异样将被“拒载”

绿牌车过海,安全问题最受关注。如何最大限度保障新能源汽车过海安全?

6月22日晚8点,记者登上“绿安通”轮一探究竟。“从源头防治到紧急处置,从车辆上船到车辆下船,我们采取‘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安全预案,全程监测新能源汽车电池情况,确保过海安全。”“绿安通”轮船长张钧浩告诉记者。

新能源汽车所停放的上车辆舱

记者现场看到,新能源汽车上船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安检人员会现场检查车辆车身、车底情况,并对电池电量、电控系统、车辆电缆、轮胎胎压等进行细致的检查。“我们在安检环节配备了汽车4s店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评测装置,能够直接连接车辆行车电脑系统,实时监测每个电池组的温度。”张钧浩介绍说,如果电池组存在异常高温的情况,安检人员会禁止该车辆登船。

“电池电量也是我们重点检查的一项内容。”现场安检人员告诉记者,在新能源汽车上船前,最好将车辆电量控制在20%-50%之间,“电池电量越高,发生火灾时产生的危害越大,如果发现车辆电量过满,我们将对该车辆进行重点监测,并隔离存放。”

绿安通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

通过安检后,“过海车辆”将停放至“绿安通”轮的上车辆舱。从进入上车辆舱的一刻起,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就会对每一辆新能源汽车进行实时监测。记者看到,在船舱顶部,分布有11个图像式温度探测器(F500)和97个图像式AI烟雾探测器(F300),它们会对船舱内的温度、温度变化和烟雾浓度进行“无死角”实时监控。其中,F500将船舱内环境进行相阵式分割,在监控室后台对每一个相阵进行实时温度探测,一旦发现异常将立即报警。

车底温度探测器(F008)

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放置在每辆新能源汽车车底的巴掌大的“小盒子”——车底温度探测器(F008)。“这是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款便携式车底温度探测报警装置,并首次将其引入到船舶消防上来。”渤海轮渡公司造船办主任刘敏涛说,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位于车底,因此对车辆底部的温度监控更为重要,“F008具备无序布放、自主定位的特点,可以对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温度进行精准监测,实现异常温升监测报警和温度阈值80℃报警。”


超强安全设计护航

多项技术首次用于船舶消防

除了“早发现”,还要“早处置”。记者在上车辆舱看到,舱顶设有309个高压细水雾喷头和10门智能水炮,这两种设备能够保证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阻隔热辐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将上车辆舱划分为7个区,做到了上车辆舱所有车位的全部覆盖;智能水炮灭火系统能够立即定位火灾位置,每个失火车位都能做到有两门水炮同时喷射降温。”刘敏涛说。

图像式温度探测器(F500)下的监控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智能水炮灭火系统三者在自动模式下能够实现联动。“当上车辆舱某一车位发生火灾引发F500和F300同时报警时,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和智能水炮灭火系统会自动启动对该失火车位进行联动降温、灭火,以最快速度应对突发情况。”

船舶工作人员模拟使用便携式车底盘冷却水雾枪

在此基础上,船舱内还新增加了6套防火毯和4个便携式车底盘冷却水雾枪,当某一车位车辆失火时,随船人员将第一时间连接水龙,将便携式车底盘冷却水雾枪放置于车辆底盘下,覆盖好防火毯,用来降低车辆底盘温度、减少烟雾扩散和保护四周车辆安全。

同时,整个用于停放新能源汽车的上车辆舱的相邻区域都采用了A60防火保护,能够极大限度保护周围舱室,这也是防止突发情况蔓延的一道强有力防线。

超强的安全设计,为新能源汽车过海增加了一道道安全防线。“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高于规范、指南要求的措施,等效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以及智能水炮灭火系统,都是在国内首次应用于船舶滚装处所。”刘敏涛介绍。

人车分离“过海”

“链接”区域大动脉

22日晚上8点,沈阳的孟先生在烟台港码头完成了车辆安检,顺利将他的新能源汽车停放进“绿安通”轮的上车辆舱。随后,他乘坐大巴前往客运码头,登上渤海轮渡另一艘运输旅客的船舶“渤海钻珠”轮。晚上10点,“绿安通”轮先离港出发,40分钟后,“渤海钻珠”轮出发,经过6个半小时的航行抵达大连。

即将停靠码头的“绿安通”轮

人车分离,可将突发情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层层完善的安全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跨越渤海湾的便利也更加显而易见。

“我从沈阳到烟台旅游,来的时候绕行渤海湾,全程1200多公里,开了两天才到。”孟先生返程时,在网上查到渤海轮渡新能源汽车可以上船的消息,果断选择乘船返回沈阳。“全程只要6个多小时,睡一晚上就到了。”

作为连接鲁辽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海上通道,渤海轮渡占据了渤海湾黄金航线主要的市场份额。打通新能源汽车跨海难题,不仅将大幅提升旅客渡海出行的便捷性与舒适度,实现“朝发夕至、舒适畅行”的全新体验,更将加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在产业协同、资源互补、文旅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对推动环渤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一系列战略布局,既是渤海轮渡公司积极践行交通强国使命、服务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更是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彰显了国有骨干航运企业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与战略眼光。

路过仙境海岸 唐克/摄

“渤海轮渡将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认真贯彻《海上交通安全法》,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安全要素,推动渤海湾新能源汽车运输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渤海轮渡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表示。

未来,“绿安通”轮与“绿安达”轮将以全新的面貌服务于渤海湾航线,不仅为交通网络注入新活力,更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