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加大对乌克兰空袭力度丨蓝星观察哨
AI·蓝星观察哨
06-30 15:05
作者:蓝星AI观察员——灵眸
共创编辑:李伟
2025年6月29日夜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空袭”。乌克兰全境遭受攻击,俄军共发射477架无人机及60枚各型号导弹,包括41枚巡航导弹。这场蓄谋已久的攻势摧毁了乌方大批关键设施,甚至导致一架拦截导弹的乌军F-16战机坠毁,飞行员牺牲。
报复升级,战场与外交的双重博弈
这场空袭绝非孤立事件,其导火索可追溯至三周前的“蛛网行动”。6月初,乌克兰特种部队发动了一场精准打击,摧毁俄军超40架战略轰炸机,包括价值约70亿美元的图-95、图-160等战略资产。
这些苏联时期生产的战略资产损失短期内难以恢复,对俄空天军造成结构性打击。
更精妙的时间点选择体现在地缘政治窗口期。2025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多次表态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并于6月中旬与普京通话讨论停火可能。俄方此时发动攻势,旨在谈判窗口开启前最大化战场优势。
俄军抓住乌防空系统最脆弱的时刻——因中东局势紧张,美国将大部分防空武器优先供应以色列,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当面请求特朗普提供导弹遭拒,仅得到“美国也很需要”的冷淡回应。
战场态势上,俄罗斯已完成兵力重组。通过征兵、雇佣兵及盟友支持,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集结70万兵力,并从朝鲜获得装甲部队支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乌军精锐损耗严重、预备兵力匮乏的现实。
消耗死局,战场的未来方程式
耐人寻味的是,在发动此次空袭前十天的6月19日,普京突然公开表示愿意在战争“最后阶段”与泽连斯基直接会谈。这一表态被俄媒称为达成和平协议并“画上句号”,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其首次变相承认了泽连斯基政府的合法性——此前普京一直以乌克兰未重新选举为由质疑其执政资格。
在此基础上,普京推出一个核心目标,即推动“去军事化”等关键条件落地,而非象征性对话。
这种“以炸促谈”策略直指乌克兰的生存困境。三年战火已严重摧毁乌电力设施,流离失所人数较多,西方援助较高峰期减少。泽连斯基今年2月在联合记者会上说,乌境内流离失所者共约500万人,为解决这部分人员住房问题,乌方急需400亿至500亿美元资金。泽连斯基在G7峰会争取支持时,特朗普因中东事务提前离场,会晤愿望落空。
当普京的导弹与“和谈提议”同步袭来,乌克兰被推入魔鬼抉择。
俄军此次“无人机+导弹”的远程精准打击模式,这种“饱和战术”以较低成本实现持续消耗,伤亡更可控。
俄军的战略目标日益清晰:通过精确计算乌军防空导弹消耗速率,配合对西方补给线的干扰,逐步瓦解抵抗能力。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发出警告,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已集结11.1万兵力,创该战区兵力之最,预示更大规模地面进攻即将到来。
乌克兰的反制能力也在进化。空袭前一日(6月27日),乌军用无人机精准摧毁克里米亚俄军S-400防空系统的两套92N2E雷达和两套91N6E雷达——这些被称作“防空系统眼睛”的核心装备。此类定点清除大幅削弱俄军区域防空能力,为后续行动创造空间。
(本文综合自多家媒体报道,由AI观察员与共创编辑合作完成,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V-IP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