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端牢中国饭碗,山东大省担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4-03-04

粮食,一头连着农田,一头连着餐桌。粮食产业经济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是粮食供求的“蓄水池”和“调节器”。

甲辰龙年第一站

山东人做事情,从不拖拖拉拉。春节刚过,粮食人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全国行。

2月29日,由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齐鲁粮油”中国行贵阳推介会暨2024鲁黔粮食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在贵阳举行。

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新春约会”,鲁黔两省资源禀赋各异,产业互补的磁场,将在两地粮食产业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两地企业在合作中,各展所长,互惠共赢。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上举足轻重。从几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山东粮”的分量。

——2023年,山东粮食总产量1131.1亿斤,比上年增长2%,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2023年,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5600亿元,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山东用全国1%的淡水和6%的耕地,生产出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每年为全国供应60%的玉米油和花生油,34%的粮食深加工产品,以及22%的面粉。

在“端牢中国饭碗”这件大事上,山东绝不含糊。

高点定位,高标推进

“齐鲁粮油”广为人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工作多次写入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总体方案和省“十四五”规划。山东制定《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行业首个品牌研究院和产研孵化中心,组建产业联盟,构筑“省级公共品牌+市级特色品牌+企业知名品牌”金字塔架构。

五年来投入专项资金约2亿元,深化与央媒、省媒和行业媒体合作,推出专刊、专栏,拍摄粮油科普动画片、粮食产业纪录片,举办花样面点大赛、短视频大赛、互联网创新大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矩阵式的宣传体系,品牌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齐鲁粮油”中国行北上南下、东进西行,先后在14个省区市举办大型推介会,组团参加历届全国粮食交易大会,成功举办四届山东粮食产业博览会,进社区、进学校等“六进”活动遍走齐鲁大地,深受群众喜爱和认可。

标准引领,科技加持

“齐鲁粮油”质效双提

制定发布《山东饺子用小麦粉》《山东高油酸花生油》等13项高于国标、行标的团体标准,29项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粮油标准“领跑者”名单,遴选174款“齐鲁粮油”产品,72款入选“中国好粮油”,总数全国第一。优质粮食工程累计安排补助资金20多亿元,带动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近百亿,增“良田”、优“良种”、调“结构”,依靠科技研发助力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推动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牌五大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5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与国家粮科院战略合作,为品牌建设持续注入“科技芯”。

产业集聚,人才汇集

“齐鲁粮油”打造发展新引擎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规划引领产业上溯下延,“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产业生态共建共享,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均形成了产业集聚、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小麦可生产600余种产品,玉米综合利用率超98%,大豆开发蛋白等系列产品210余种,小麦、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全省粮食产业产值过百亿的企业8家,过30亿的48家,20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入选全省瞪羚企业,滨州粮食加工产业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还有力吸引了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加入粮食行业,博士、海归、“粮二代”成为新时代粮食企业当家人,走南闯北的品牌建设活动更是锻炼出一批懂业务、敢创新、能登台、善推介的宣传能手,粮食人的整体形象焕新升级。

数智赋能,产业互联

“齐鲁粮油”跨界培育新业态

打造覆盖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的粮食产业互联网平台—“好粮有网”,面向全国开放服务,电商交易及原粮采购、经销商订货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入驻企业400余家,发布商品7000多款,累计交易超百亿元。搭建“齐鲁粮油VR云展厅”,开发线上全景超市。五年来,“齐鲁粮油”从最初的面粉、花生油、挂面等粮油产品,逐步扩大到水饺、煎饼、花饽饽等特色主食,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品不断丰富,开启了粮油品牌建设新模式。

仓廪实,天下安

从小父辈就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解决温饱问题,那是老一辈深深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家有良田百世耕,俭为至宝一生用”。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据统计,我国食物总体损耗率为14.7%,2021年损耗总量约3亿吨,农业生产、产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环节损耗率分别为4.3%、4.9%、2.6%、0.5%、2.3%。节粮减损是一块“无形良田”,耕好这块“无形良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只要链条足够长,吃干榨净每粒粮”。

一粒小麦收获后,滨州中裕食品只用小麦的25%做面粉,剩下的75%去哪儿了?

普通企业加工一吨小麦,只能生产面粉和副产物,产品总价值3700元左右,滨州中裕食品则能生产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600余种产品,产品总价值9140元左右,产值提高147%,等同于增加20%以上粮食供给。

“只要产品足够细,糟糠麸皮都有戏”。

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变“废”为宝、降本增效。过去被视为副产品或废料的物质,如小麦麸皮,通过科技创新被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裕食品创新研发了以液态酒糟为主要原料的纯粮液态饲料,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生猪液态饲喂系统,每年可节约粮食5万吨以上,减少废水处理费用5400万元;

发达集团研发出“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出粉率增至79%。

香驰控股建成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五大循环利用圈”,每年从废水中提取7种产品,年经济效益3000万元。

三级金字塔架构

品牌价值高达681亿元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公共品牌建设,发力深化“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建设,“齐鲁粮油”已连续五年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

品牌的价值在于竞争力,品质则是品牌的核心支撑。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之始,就聚焦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大工程,突出山东地域粮油产品特色,建立健全“齐鲁粮油”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推进粮油产品提质进档,促进粮食质量安全向更高层级跃升。

2023年12月27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齐鲁粮油”品牌建设五年成效。5年来,“齐鲁粮油”构建起“1个省级公共品牌+5个市级特色品牌+众多企业知名品牌”三级金字塔架构,品牌价值高达681亿元;72款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连续两年保持总数全国第一。

连续两年,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三家“齐鲁粮油”品牌企业连获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标志着齐鲁粮油公共品牌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省长质量奖金字招牌筑牢齐鲁粮油品质基石,使粮油产业责任担当和品质实力得到充分展现。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守好齐鲁粮仓

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素质,坚定不移做实储备、做活流通、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守住管好“齐鲁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东力量。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