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散文/运河古城话德州

天高云淡

2024-03-15

运河古城话德州

文/邢庆杰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古称“德水”,取“德水安澜”之意而得名。她是华北平原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历代百官晋京必由之路,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明清时期,她列京杭大运河“四大漕仓”之一,也是全国33个工商重镇之一。

德州是扒鸡的故乡。天南海北的人,只要听到“德州”两个字,就会立即联想到“扒鸡”,“德州”和“扒鸡”的关系,就像“埃及”和“金字塔”、“西湖”和“龙井”一样,成为密不可分、相映生辉的整体。上世纪90年代,因为公务,我曾多次造访过德州,但都是来去匆匆。从没有停下来打量过这个城市。那时,德州给我的印象是卫生环境较差,街道都很狭窄,几乎看不到高大建筑。我坐着三轮出租车穿过大街小巷时,看到最多的就是路边的扒鸡店,有“李记扒鸡”“韩记扒鸡”等等。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德州扒鸡已经穿过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时空,它不仅是一种美食,还代表了个性的地域文化,蕴含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特有的灵魂价值。

有关德州扒鸡的发明,我还听到多个不同版本的传奇故事,大意是:公元1692年,德州城西有个叫贾健才的烧鸡铺掌柜。一天,锅里正煮着鸡,他有急事外出,就嘱咐手下的伙计压好火。可他刚走,伙计就睡着了。一觉醒来,一锅鸡煮过了火。恰逢掌柜的赶回来,赶紧撤出锅底的火,小心翼翼地把鸡捞出锅,拿木盘端到门市上,打算低价处理掉。哪知,这过火的烧鸡刚摆到门市上,其散发出的独特异香就吸引了过往的行人,有人买来一尝,嗬!不仅肉烂味香,就连骨头也入口即酥,真可谓穿香透骨,眨眼间,一锅鸡就卖完了。贾健才由此受到启发,他潜心琢磨,改变工艺,逐渐摸索出扒鸡的原始做法。贾健才的烧鸡出名后,就想为自己的烧鸡取个名字。他想起了邻街有位马老秀才,才气过人,就用荷叶包起两只刚出锅的鸡,快步进了马家大门,恳求秀才品尝自己改进的烧鸡,为鸡取个好名。马秀才问了问做法,又尝了尝鸡,细一品味,顿觉清香满口,遂边品边吟道:“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竞袭人,惹的老夫伸五指,入口齿馨长留津”。吟罢笑曰:“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名满天下的“德州扒鸡”便由此得名。

中国美食浩如烟海,山珍海味多如繁星,扒鸡作为一种地方性小吃,能在短时间内声名远播,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杭大运河流贯德州城,德州由此成为南北两京间的重镇,大运河曾带给德州古城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繁盛和喧嚣。由于交通便利,德州也随之逐步形成了大流通的码头文化、商业文化,水陆通衢,商贾云集,对扒鸡的发展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1912年之后,京沪铁路的通车,又给德州扒鸡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站台上,提篮叫卖扒鸡的小贩,曾是德州火车站的一景。

摄影/张立新(德州运河)

1999年春,经朋友推荐,我来德州谋生,和德州扒鸡的交集甚多,策划过“我与德州扒鸡的故事”全国征文活动,主编过三部《德州扒鸡的故事》。时代在发展,德州扒鸡也在改进。目前,德州扒鸡已经开发出数十个高、中、低档品牌。最有代表性的是纪念德州扒鸡300年历史的“德州扒鸡1692”,还有纪念公私合营的“德州扒鸡1956”等。目前,德州扒鸡“飞”出了德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均设立了专卖店。就连京沪高铁上,每天都供应新鲜的德州扒鸡。

除了德州扒鸡之外,德州还有两种美食:羊杂汤和羊血肠。刚来德州时,我每天早上都在路边的露天摊上,来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汤内放上韭菜花酱、辣椒油、胡椒粉和孜然粉,就着大火烧,甭提多香了。喝羊血肠多在晚上,读书写作到九点多,饿了,就迎着晚风,漫步走出家门,在巷子口的摊上来一碗,连汤带肠美美地喝下去,既解饿,还好消化。德州的烧烤也是一绝,有时晚上想放松一下了,就提前约几个朋友,一块儿喝啤酒、撸串、聊天,聊到深夜是常态,有时会喝到凌晨。

摄影/张立新(德州运河)

刚来那几年,德州能游玩的地方,除了新湖,就是苏禄王墓。彼时,新湖的水很脏,颜色深绿,腥臭难闻。而著名的苏禄王墓,只有一个巨大的坟堆,上面荒草萋萋,大殿配殿都很破败。但是苏禄王的故事,仍然吸引了大批游客: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以东王巴都葛叭刺为首,联合西王和峒王,率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来大明王朝进行访问。辞归沿运河水路途经德州时,东王不幸染病殒殁,明永乐帝即派官员为东王在德州择地厚葬。东王下葬后,其长子都马含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留下守墓。清雍正帝执政时,赐东王后裔国籍,并取两位王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温、安为姓。几百年的繁衍生息,东王的守陵后裔逐渐形成一个村庄——北营村。2015年,德州对东王墓进行了修葺和扩建,重装了大殿和左右配殿,对墓园外面的清真寺、王妃墓、王子墓、御碑楼、石人、石马、石马、石羊、望柱、翁仲等附属文物进行了修复。此后,每有朋友自远方来,我都会带他们到东王墓一游。

德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古城。秦始皇时即在此设县、立德州,已有2200年的历史了。这里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典故、传说,还有西汉智圣东方朔、清代诗人田雯等名流大家的足迹。儒学宗师董仲舒幼年曾在此读书求学,晚年又回到这里著书写作。为弘扬董子文化,2009年,德州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董子文化街,现有经营古玩、字画等文化产业的门店300余家。在董子文化街以东,有董子读书台、董子巷、柳湖书院等文化景观和商业场馆。有闲时,我喜欢在董子文化街逛上半天,然后从董子雕像下穿过,到古色古香的董子巷兜上一圈,择一家酒楼饭馆,约三五个文友,一起喝酒聊天,畅谈文学。

摄影/张立新(德州运河)

德州还是著名的“中国太阳城”。2005年9月,被中国太阳能学会等机构联合授予“中国太阳城”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并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当下,德州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太阳能灯。太阳能,是德州倡导环保的一种态度。

转瞬之间,我来德州20多年了,在这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深度融入了这个城市,见证了她的飞跃发展,也感受到了和她共同成长的喜悦,和她有了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情怀。2010年,我调入了德州市文联创作室,成为了一名专业作家,圆了自己多年的文学梦。

刚来德州时,主城区东西宽不过三四公里,南北长不过五六公里。现在,德州城区东西跨度达到了三十多公里,比以前扩大了近10倍。以前,整个城区只有一个湖水污染严重的新湖公园。当下,新湖经过彻底清淤、换水,已变成清波荡漾的水上乐园。新开发的三河(减河、岔河、运河)六岸景区、长河公园、体育公园健身设施齐全,风景秀丽怡人,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一派繁华。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经过保护性开发,目前已经实现境内通航,成为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摄影/张立新(德州运河)

近年来,德州先后建成了德州大剧院、德州博物馆、德州体育馆等大型文体场馆,对黄河故道、运河漕仓、宋代瓷窑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德州杂技、德州黑陶、运河号子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进行了保护和深度挖掘。德州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新能源之都等2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当前,德州正在进一步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厚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全力打造有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2021年底,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两区”融合,合并为天衢新区,成为德州新的主城区。

目前,我就居住在天衢新区,亲身感受到一座生态宜居的新城正加速崛起。

摄影/张立新(德州运河)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