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田诗评鉴:杲仁华,对杜受田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品天下
2024-04-12
杲仁华老师的七律《杜受田故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诗作,对杜受田故居进行了深入而富有诗意的描绘,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和人物的独特评价。下面以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的理念对此诗进行全面评鉴。
此诗严格遵循了七律的规范,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平仄相间,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对格律诗形式的精熟掌握。
在主题方面,该诗以杜受田故居为核心,通过描绘故居的风貌和历史背景,展现了杜受田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操。主题明确,立意高远。
首联“游客为何崇此庄?当年风韵散清香。”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游客为何对这座庄园怀有崇敬之情。接着诗人给出了答案,“当年风韵散清香”,这里的“风韵”既指杜受田故居的优雅风貌,也暗指杜受田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这一联以问句开篇,巧妙地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在答案中表达了诗人对杜受田的赞美。
颔联继续描写杜受田故居的具体景象,用“青砖瓦”和“低槛房”描绘了故居的朴素与低调。同时,诗人又提到杜受田曾身居“太师太保”和“进士翰林”的高位,这种对比突出了杜受田尽管地位显赫,但生活仍然保持简朴和谦逊。这一联通过对故居和杜受田身份的对比,展现了杜受田的人格魅力。
颈联“入殿官居万人上,归家仍做种田郎。”进一步强调了杜受田的高尚品质。杜受田在朝中身居高位,掌握重权,但他在回到家乡后,仍然像普通农夫一样辛勤劳作,这种不忘本、低调务实的精神令人敬佩。这一联通过描述杜受田在朝中和在家中的不同身份和行为,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务实。
尾联“杜村和府同朝立,历史无情分佞良。”将杜受田故居与和珅的豪府进行对比,暗指两者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和珅虽然也曾位高权重,但因其贪婪腐败而被后人诟病;而杜受田则因其高尚品质和卓越贡献而被后人敬仰。这一联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杜受田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在修辞方面,诗人运用了对比、对仗、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太师太保”与“进士翰林”的对仗,“入殿”与“归家”的对比,都富有张力和深度。
语言特点上,该诗语言质朴自然,又不失雅致。用词精准,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人物的敬仰之情。
在用字上,诗人注重炼字,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如“崇”、“散”、“瓦”、“郎”等字,都富有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在风格上,该诗既体现了传统七律的庄重典雅,又不失现代诗歌的清新自然。这种风格的融合,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富有时代感。
在思想性方面,该诗通过对杜受田故居的描绘和对杜受田生平的回顾,传达了淡泊名利、保持本色的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中追求名利、丧失自我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艺术性方面,该诗无疑是一首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诗人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考,将历史与现实、人物与情感、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境界。
此外,在评鉴过程中融入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杜受田故居和杜受田本人,更是在通过这首诗传达一种对历史的全新解读和对人物的独特评价。这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上,也体现在诗歌的语言和风格上。诗人通过全息的思维方式,将杜受田故居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人物品格等多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诗作。
综上所述,杲仁华老师的这首七律《杜受田故居》是一首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作,整首诗通过对杜受田故居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杜受田的高尚品质和卓越贡献。诗人通过对故居的细致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入评价,表达了对杜受田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全息创新有为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诗人简介:
杲仁华,山东惠民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河三角洲诗词》执行主编。
诗评鉴者:
孙祝田,山东阳信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