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可以这样抓
清照文苑
2024-05-08
背诵,可以这样抓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邢介进
背诵,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一提到背诵,就自然地会想到一个词“死记硬背”,这也是背诵的一种方法,只不过是效率低点而已。其实,背诵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01.慧眼识“珠”
《礼记 中庸》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备课时,就要未卜先知,哪里是关键点,多加以重点照顾。例如,教学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也我所欲也”,是本文的重点,必须放慢节奏讲解,强调,示范,让学生加强印象。
02.谋求甚解
陶潜《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求甚解”,只做表面文章要不得,必须掷地有声,抓铁有痕。比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是“绿”,而不是‘到’?在课堂上就要让孩子理解到位。意思理解了,也就记得深,诵得牢了。
03.大声朗读
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入体味文字作品,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朗读,也是学生背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燕子》一课,要求背诵1-3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是外形,抓住关键词:羽毛、翅膀、尾巴。先让学生朗读,再仿说一段其他动物外形,现学现用,运用迁移,增加积累。
第2自然段。先帮助学生找到本段的逻辑关系:二三月的春日景物,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来了,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再让学生利用逻辑关系背诵,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当然,在学生背诵时,可以搭建填空的支架,助学生背诵之力。
第3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燕子的动作画面,背诵起来易如反掌。
04.“我躬自写”
《新论》曰:“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在教学中,对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以当堂抄写,加强他们第一次学习的深刻印象。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仔细习惯,做到字字不放过,句句不马虎。
其实,背诵并非需要刻意强求,我们只要开动脑筋,将方法渗透到教学之中,就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走上理性的背诵之路。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